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現象學四講 1: 胡塞爾

since: 2021-08-09 
update: 2021-08-09

參考: 
1. 現象學四講 - 與點堂
2. PHED遛哲學-現象學系列 - YouTube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胡塞爾:從意識流到超驗現象學的建立

A. 現代性危機與現象學運動(從 20世紀開始, 藝術, 人文與科學都在挑戰過往)
    1. 現代性(Modernity):
        - 現代世界之所以是現代世界, 它的本質性要素與條件用以區別過去的傳統與文化.
        - 時間點: 主要從啟蒙運動開始的 400 ~ 500 年, 西方的歷史告別了中世紀的神學時代.
        - 啟蒙運動的重要活動: 科學革命工業革命.

    2. 科學革命(牛頓, 伽利略, 哥白尼): 新物理學, 新科學帶來純粹數學計算式宇宙觀
        - 前現代: 宇宙像是龐大的文本, 一草一木都有它的意義.
        - 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 理性被調包了 -> 數據化, 量化(可以代表客觀中立?), 缺乏嚴謹的論述與推理.
        - 胡塞爾: 科學是精準(可以量化)但不是嚴格(論述與推理).
        - 用科學的語言描述自然, 自然消失了, 變成自然資源.(而稱之為理性?)

    3. 工業革命: 把已經計量化, 數據化的宇宙反轉過來, 以宰制自然與天地.
        - 把風變成風力, 把水變成水力, 把火變成火力, 原子的聚散離合都是核子能
        - 人消失了, 換成人力資源,稱之為理性的. 人在大型企業(包含國家)的眼中只是個數據.
        - 社會學家韋柏: 稱之為工具理性(技術的理性).(看似合理卻缺少人性)
        - 尼采: 談非理性, 注重新感性的生命哲學.

    4. 藝術的角度:
        - 1839 攝影技術發展後, 直到印象派具體感消失了(以與相機做區別).
        - 著重光線與色彩來表達某個瞬間, 對輪廓線條與光線非常敏感, 以抓住時間感.
        - 印象派無戲劇化, 而在抓生命中的流逝感.(看到破碎與流逝的生命, 而非永恆)
        - 古典的藝術作品為透視法: 具象化, 劇場化. (像電影海報般的富有主體感)

    5. 人文的角度:
        - 從波特萊爾, 普魯斯特, 到現代主義文學出現, 描述意識流.  

    6. 科學的角度:
        - 愛因斯坦: 1905 狹義相對論; 1915 廣義相對論.
        - 相對論量子力學主要在粉碎牛頓的力學系統觀點.
        - 宇宙是坑坑疤疤的, 而且沒有一個全宇宙劃一的時間.
        - 在極細微的量子世界裡, 事物不是以個體方式呈現的, 而是以概率雲的方式呈現的. 

    7. 現代性危機:
        - 理性帶來了效率的提升, 但卻無法計算意義價值.
        - 現象學運動的出現即針對時間意識.

    8. 現代生命哲學二個進路的由來:
        - 胡塞爾: "邏輯研究" 開創現象學 -> 20世紀哲學的開端.
        - 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 開創精神分析.

    9. 其它:
        - 現代歐陸哲學: 非理性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胡塞爾: "算數哲學" (1891)
    1. 胡塞爾-德國數學博士論文: "算數哲學" 質問在現實中算數的基礎.
        -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差異的.
        - 彌爾: 數學是從具象經驗裡, 去除具體後, 留下數學的性質.
        - 數學: 心靈對具體的世界進行抽象化的結果.
        - 數學的基礎是心理, 代表我們主觀對外在世界的歸納, 它可以計算, 但並非外面的客觀現實
        - 科學的基礎是數學, 數學的基礎是心理學. 因此400年來的科學文明是對世界的主觀想像.
        - 數學主觀對世界的抽象.

    2. 哲學家的立場:
        - 數學抽象的但它的本質是邏輯.
        - 真理早就存在, 世界的數學結構早就存在了, 只是我們的心靈發現它了.
        - 數理與邏輯依然是客觀的, 只是發現它的是我們主觀心靈.

    3. 當時的情境:
        - 歐洲(德法): 生命哲學: 柏格森(親戚: 普魯斯特)談論時間, 意識流.
        - 美國: 實用主義: 威廉·詹姆斯.
        - 胡賽爾去聽神學家布倫塔諾的課.
        - 佛洛伊德胡賽爾都是布倫塔諾的學生.

    4. 布倫塔諾: 意向性
        - 命題: 什麼叫做意識(意向性)?
        - 意識總是意識外在對象. 指向外在某個對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胡塞爾: 第一時期(哥廷根): 不留情面

    現象學方法 :
    現象學描述 -> 存而不論 -> 現象學剩餘 -> 本質還原

    1. 1901 ~ 1916: 邏輯研究(非實體哲學, 去形而上學)
        - 邏輯並非客觀, 心靈也不一定主觀.
        - 擺脫語言先天帶來的形而上. 意識先發生, 才有, 而語言總是把我擺在最前面.
        - 哥廷根大學哲學系聘用, 之後量子物理學發展的重鎮.

    2. 現象學描述:
        - 早期邏輯預設: 世界客觀的物質性存在, 自己主觀的精神性存在.
        - 現象學: 唯一最真實的是此刻當下意識流的存在.
        - 意識不是來自於你的心靈.
        - 意識發生了, 給出一個客觀世界.
        - 意識流不斷的在冒現出來.
        - 生命的意識流不斷的給出在 "眼前的世界" 與 "自行意識的你".

    3. 存而不論:
        - 把所有有疑問的東西都納入括號.
        - 不要有預設觀念, 先描述.
        - 生命不斷的在給出, 原本連結二端的意識與橋樑才是世界的根源.
        - 意識流的二端(中性): Noesis 能識Noema 所識.
        - "能識" 與 "所識" 是一個河流的二端(左岸與右岸), 也可以視為一個硬幣的二面.
        - 意識流同時開出了 "" 跟 "世界".
        - 現在此刻當下能 "進行意識的我" 跟 "能被我意識到的世界" ,二者是和而為一的. 

    4. 現象學剩餘本質還原:
        - 現象學剩餘: 把所有有疑問的東西都納入括號後, 剩下一些渣, 完完全全無法可以否定的.
        - 本質還原: 再從此不起眼的東西裡, 生出對事物的看法, 就有本質的可能性了.
        - 本質: 不言自明, 真正沒有前提的東西.

    5. 佛學: 亦是反實體的概念文化.
        - 一切因緣和合, 一切法空, 暫且為名, 暫且為名這個世界, 暫且命名它為之.
        - 一個命名, 就建立了某種幻覺.
        - : 像皮影戲, 如看電影的銀幕上所有的影像畢竟都是空. 是指某個意義下的假和空.
        - 假借條件而有, 故佛說它為. "成、住、壞、空" 的空, 一切都在條件的變化中.
        - 不要因爲名相概念, 認為概念所指的背後的東西是有實體的對象.
        - 早期西方利用概念鋪設出來追求真理知識系統,
          認為概念背後所指涉的就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胡塞爾: 第二時期(費堡): 搬回形而上學
    1. 1916 ~ 1928: 成熟期(開始形而上學化, 超驗, 建立體系, 主體哲學又回來了)
       - 費堡大學聘用, 開始大量研究笛卡爾, 費希特等的主體哲學.
       - 質問恆存概念的由來: 伴隨此刻的我, 時間三態裡, 有一個恆存的我在經歷這個時間流.
       - 形而上: 看不見, 摸不著, 但它是客觀的存在. (數學,物理, 計算式亦是)
                      它是某個意義下的客觀存在, 但不是物質性存在.

       - 伴隨此刻剎那所看到的冬天凋零的樹, 也伴隨著超越經驗恆存的樹存在. 
       - 挑戰實證主義眼見為憑:
         實證只是在講某個面向的世界, 最表面的一層, 然而後面還有一層很神秘的東西.
       - 超驗(Trans - cendental): 對比為經驗; 不在當下而伴隨著存在.
                                                 對這個世界的同一性, 恆存感從何而來.

    2. 主體性: (主體意味著主動)
        - 笛卡爾的主體哲學: (只有理性堪稱主體)
          去除基督教神學, 回到人本位, 回到自身有理性感性的能力.
          捨棄感性能力, 追求理性能力, 與科學革命搭上了, 完全的數理邏輯.

        - 胡塞爾的主體性: (主體不代表主觀)
          主體性的條件為生命的意識流
          生命不斷的在給出這個世界以及眼前的你, 給的主體性是生命.
          主體性不源於你, 而是有一種大全生命叫做主體性.
          胡塞爾的宗教向度: 生命給出, 主動的賦予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胡塞爾: 1928 ~ 1938
    1. 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 回答數學性質的問題.

    2. 伽利略: 凡事不能量化的就不叫科學.
        - 最偉大的發現者: 任何事物(凡事物, 凡存在)都有計量化的性質.
        - 也是最偉大的欺騙者: 事物都有計量化的面向卻被說成 "唯一" 客觀中立的面向.

    3. 社會被扭轉成一個完全數字型的系統.

    4. 近代科學: 把價值意義全部歸為主觀, 科學只給數字.

    5. 數學主觀心理的, 但它確實也是事物的某個面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備註
    1. 思想往前走, 但是當代生活還未跟上.
        既然胡塞爾提出的見解,推翻了唯物論,可是二十世紀以來的經濟政治發展,
        還是以物質/人/自我為中心地持續膨脹

    2. 佛家: 名識施設而有.

    3. 笛卡爾: 我思故我, 我懷疑, 至少我存在; 我被騙, 至少我必須存在.
                     世界上一切都是虛幻, 但至少我是存在的.(我是精神性的實體)
       遭遇挑戰: 此刻我懷疑, 我存在, 我是一個霎那的時間點.
  
    4. 有一些東西存在, 但不一定就是實體的存在, ex: 友情, 愛情. 

    5. 胡賽爾的現象學佛學唯識學做連結(阿賴耶識).

    6. 海德格意識改動為情境存有.
        - 某一個情境會給出一個被你認識的對象或世界, 同時也會安置一個這樣的你.
        - 存在在不同的情境中(時間點)給出二端.

    7. 概念能識, 概念所指涉的對象所識. (概念與概念所指涉的對象可能是硬幣的二面)

    8. 對科學的質疑:
        - 科學是一個數字型的描述天地, 它是客觀還是主觀?
        - 當代量化的科學是否已是舊時代的科學了?

    9. 生活世界:
        數學的科學的語言所召喚的世界, 與文學的, 繪畫的語言所召喚的眼前的山河大地是不同的.

  10. 各自的語言存在是一個硬幣的二面.

  11. 我們雖然處在同一個空間, 卻截然不同的二個世界. 只要我們專業不同, 生活世界就不同.

  12. 現象學主要在突破看待世界的方式.

  13. 下週補充:
        - 胡賽爾的上課方法對照朱熹王陽明的""物致知的差別?
        - 現象學殘餘的實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