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3

since: 2022-02-27
update: 2022-03-03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與點堂-黃駿【焦慮、孤獨、死亡與自由——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
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1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洛・梅:反思焦慮的生物學意義、心理學意義與哲學意義。

將焦慮離卻心理病理學之框架,成為社會生活中一般心理現象的概念。


A.  焦慮的意義:羅洛.梅經典, 1950

生物學觀點
1. 把人當成有機體, 來尋求反應: 驚嚇模式 (可以迅速逃跑).
    - 驚嚇是有機體最原始的焦慮. (瘋狂的行動以反應危險)

2. 演變成自律神經的模式, 被視為的橋樑.

3. 性行爲用來補足自律神經無法有效解決的焦慮問題.(釋放焦慮)
    - 長期下來產生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

心理學觀點
4. 孩童時期面對早期的非理性威脅: 鬼怪.(藉由想像來解釋焦慮)

5. 藉由做夢, 想像, 大哭來反應. (與成人世界的巫術類似)

6. 與父母早期相處的挫折, 以鬼怪的方式呈現, 用以指涉無法了解的事物

7. 來自物理學觀點: 壓力.
    - 壓力有單向度的明確來源, 焦慮往往沒有.

8. 學習:
    - 個體經驗累積
    - 集體歷史

哲學觀點
9. 史賓諾沙
    - 大陸理性論
    - 利用物理學的模型來解釋人類的焦慮.
    - 思考本身沒有被確立為知識的起點, 因無法認清外在的威脅而產生焦慮.
    - 人類的焦慮是非理性的現象, 無法完全由理性來解釋.

10. 齊克果

     - 焦慮無法從歷史的角度(大敘事)來看, 它是屬於個人化的問題.
     - 焦慮是個人無法被類比於整體的特質所在, 也無法被概括在理性裡.

11. 超我(super ego): 社會的規範藉由父親的形象予以內化, 壓抑自己的本我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齊克果

1. 人無法跳脫世界之外, 來對世界提出一個客觀的真理.

2. 人本身就在真理之內, 真理只為個人存在. (真理永遠指涉個人)

3. 真理永遠只存在於個人獨特的行動當中.

4. 行動涉及了自由的問題, 自由就是可能性, 可能性必然就會有焦慮產生.
    (焦慮, 自由, 可能性: 三位一體) 

5. 人是時時刻刻地被可能性(自由)所召喚的物種.(焦慮蘊含在可能性中)

6. 一個越有創造力的人, 其正常性焦慮就越高.

7. 幼兒焦慮: 與父母的衝突, 與母親的分離.

8. 焦慮:
    - 正常性焦慮(一般人都會有的)
    - 神經性焦慮

9. 面對焦慮時的退縮所付出的代價: 封閉了通向自我意識解放獨立的可能性.

10. 溫德斯(Wim Wenders)
      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1987): 自願放棄天使的地位而落入人間.

11. 自我實現: "自我", 可以察覺到自由的自我.

12. 蘇利文(H. Sullivan)
      孩童的自我是產生於焦慮中的.
      - 希望排除受罰.
      - 由外在化內在化的辯證過程.
      - 自我的產生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被焦慮所吞沒.

13. 兒童的自我產生於安全問題, 長大後的自我是為了自由的問題.

14. 人的自由就意謂著冒險(蘊含著勇氣), 冒險就有新的可能,
      新的可能即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性.

15. 不願意冒險而躲進安全感的牢籠裡(保留嬰幼兒狀態), 就會失去自由.

16. 人是不斷地突破焦慮的過程, 藉由焦慮不斷地成長.

17. 焦慮是一種不安狀態的瀰漫與擴散, 揮之不去的無形威脅.

18. 焦慮類別: 生理, 心理, 其它 (ex: 價值).

19. 人不是有焦慮, 人就是焦慮存有. (焦慮表達了人的存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面對焦慮的自我建設
1. 能面對正常性的焦慮, 是有正面的建設性的. (自我肯認)

2. 不要自我壓抑(自我否定), 壓抑意謂著逃避, 將問題拖延, 會掏空意義.

3. 要自覺不做神經性的防衛. (防衛性機轉, 假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佛洛伊德觀點

1. 本我: 原欲的能量. 

2. 本我沒有充分發揮, 就會產生焦慮.

3. 焦慮是一種將所保留的能量予以釋放.

4. 自我是用來處理本我, 怕本我產生破壞性, 因而產生的協調力量.

5. 人要能跨越安全感的籓籬(逃脫自我的設限), 就必須逃離父母親關愛的牢籠.

6. 西方文化的觀點: 無法走出母親的臍帶.
我看到一個我們的幻象在黑暗中移動,所有我們所做和夢想的一切相互凝視著,男
人追逐著女人,女人依附著男人,勇士與國王們在黑暗中緊緊抱在一起,所有人都
被愛著或者內心在斗爭,每一個迷失的人找尋著他人的眼睛,好讓他人贊美自己;
從來不找尋自己的眼睛,而是其他人的。當他們向后看時,他們僅僅看到一個人站
立在原點,或者向前看時,他們看到一個人在終點;或者向上看時,他們看到許多
人在慘淡的天空中,昂首闊步,恣意歡宴。這就是你們所稱的神......這一切都轉到
了你的內心,你所有的欲望都是亂倫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