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 Eternal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金剛經: 去除我見
他雖空卻包容萬象
有著無盡的事物
正好展現世界的一切空性
也因此其 "空而不空"
因為離開了這樣的一個現象
我們無法去領悟這世界的本性
也就是所謂的空之實性
如果不能瞭解這世界的空之實性
就會執著於我
無法真正將我執完全消除
另一方面, 他雖包羅萬象
其實本身什麼都沒有
所以 "不空而空"
* * * * * * * * * * * *
為了什麼而去做什麼
任何有目的性就有我見
一有我見就有分別, 執著
所以鳩摩羅什才將 "虛空" 翻譯為 "無為法"
佛教學理的精細
要去除我見
還是極其高而細緻
許多走在佛道上的人
沒有看見一個障礙是來自於自己
這就可惜了
或者我們了脫生死
不再有壽者相
不再有眾生相
不再有人相
然而卻沒有看見
最深微的我相
而成了障礙
我相是佛家非常重要的了脫義
2025.09.03
#金剛經
2025年11月8日 星期六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金剛經: 無為法
經驗性就是飽含我執
不要被我們來自於經驗的形式性限制住
擱住停住它, 不去擴大經驗
這是修行很重要的一個方式
* * * * * * * * * * * *
"虛空" 是佛的 "無為法"
"無為" 二字是鳩摩羅什所翻譯的
後來唐三藏為了與老子的無為作區別
將其恢復為早期的翻譯: 涅槃
不生不滅之法即般若性空
虛空指的就是般若性空
而可以從 "不執著" 入手
空不是偏空, 死空
如果認為一切因緣和合而生
所以什麼都沒有
一切的存在與狀態完全沒有
堅持在這一點上就是偏空, 死空
大乘通常以這種偏空, 死空
來說小乘他們所堅持的
* * * * * * * * * * * *
大乘之所以為大乘
是他提出了一個相對於小乘的嶄新觀點
一切無盡的現象
凡一切有就是這個空
沒有這一切因緣和合的聚合離散
其實人無可認知什麼叫做萬法皆空的空性
一切事物在主因, 客緣與特定時空下呈現
中間只要有一兩件因與緣消散, 也就消散了
空性就表現在現象中, 成為這個現象的本性
所以空與色(現象)之間
是天地宇宙一體的兩面
他們沒有絕對性的差別
2025.09.02
#金剛經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金剛經: 虛空
不是指物質現象的空
虛是強調 "無形質"(沒有形式與質料)
空是強調 "無障礙"(不停滯在經驗與執著上)
所謂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
是不確定, 無本質, 非永恆, 常變化(無常)
一切都在離散聚合之中
因為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
這個世界一切看來真實不虛的產生
其實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中
特定的因緣下的聚合
當這些條件這些主因
一但變化, 馬上就散了
空是從 "有" 的這個現象裡
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在變化的空性
一切現象就是展現
認識空性的唯一憑藉
2025.08.13
#金剛經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金剛經: 轉識成智
以須彌山為地理與精神中心
是人的生存結構稱為十方
東南西北, 上下, 東北, 東南, 西北, 西南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屬於感官
即使是意(識)的部分它還是一種有限的思維認知
在佛學來看
西方哲學就是意(識)的結果
* * * * * * * * * * * *
思量: 屬於末那識跟阿賴耶識
末那識: 總記憶庫, 像是雲端
將前面的六識所有的一切全部總集在末那識裡
而形成人的思量
阿賴耶識: 轉識成智的機轉關鍵
超然的總集結, 然後做出大歸納法
分析出某一種數據, 並據此而走向一個嶄新的分類性
對一切經驗性有超越的整體掌握
透過修行而能夠轉識成智(無上智)
大乘的無上智
其實是類似讓我們超越自身的經驗限制
而做整體的超然俯瞰
2025.08.13
#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