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金剛經: 有餘與無餘涅槃
有餘(遺漏)涅槃
即使通達一切的寂滅性
離煩惱得內心痛苦解脫
但仍未離前生惑業的果報
通常個性就是前世惑業所聚集之所
即使是阿羅漢
小乘的最高最圓滿境界
仍不免飢餓老病之身苦
* * * * * * * * * * * *
無餘(遺漏)涅槃
一切的根源就從我執開始
能把這一個徹底消除
即是將生生世世的業力輪迴性斬斷
如此就不再有生死輪迴
這就是一種徹底的解脫
2025.07.18
#金剛經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六祖壇經: 著境與離境
著境:
執著於當前的現象
認定某一個現象
離境:
超脫出某個境域
禪宗及壇經提出一個重要的基本觀念
一切以人為主, 一切以心為主
一切以心的覺醒為主
* * * * * * * * * * * *
今日的某些佛教與密宗已成為社會中的新權威
透過特定的服飾與外貌來講述一些神通與事蹟
並掌控社會的資源
使眾生迷於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眾生怕死
而今日的某些出家眾仍以生死恐嚇人們
但佛陀即是要了眾生生死, 不再受死亡的操縱
口唸般若而非般若
雖有修行實非究竟之道
因而信眾仍有迷惑與痛苦
禪宗化為中國新的對個人最強而有力的救贖
一切的救贖無需上帝, 而就在一念一心之間
此即佛為覺者最深刻的含義
"一燈能除千年暗, 一智能滅萬年愚"
2025.07.02
#六祖壇經
#陽光鮪愉堡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六祖壇經: 有相與無相
六祖壇經根據金剛經強調
這份佛性(覺性)是原本大家都有, 原本清淨的.
佛教拯救眾生的基本原則就是要能 "出離生死苦海"
人的認知是憑藉 "有相"
因此人們很容易 "著相"
但是 "著相" 到達某一個階段
就會變成認知的障礙
有相:
神秀大師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人的身體是一個覺悟的憑藉.
人的心如同鏡子般的靈台, 以照見認知這個世界.
無相/不著相
六祖惠能大師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切皆空, 都是因緣聚合而生,沒有絕對固定的.
禪宗後來和淨土宗合而為一
我們現在的佛教大部分是屬於這個系統
人的心可以開展而認識一切客觀世界
而佛法就是尋找自性的旅程
2025.06.18
#六祖壇經
#客美多咖啡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六祖壇經: 如是我聞
小乘認為大乘所說的都是後來發展的
依據的原因在於 "如是我聞"
佛陀當時所說的是屬於小乘
但其行為所展現的已屬大乘
強調神通的修行經典
稱為 "不了義"
"了義" 的經典
乃是透徹, 打破一切
展現我們原有的智慧
是覺性全然的開展
佛教最初向中國民間傳教的時候
多是藉著神通
到了向上層社會傳教的時候
則是以學理為主
當宋明理學興起
佛教開始衰微
當時的知識分子無一不懂禪宗
並將其化為真實人生中的哲理和生命的修持
不再著重於神通
2025.06.17
#六祖壇經
#剝皮辣椒櫛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