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金剛經: 般若實相
佛家凡言智慧
一定是空性智慧
亦即不著相智慧
六度波羅蜜:
六個渡到彼岸的方式
以此度過煩惱的過程
而到清境無任何罣礙的家
1. 布施 - 度 貪吝
利用捨己的作為來度貪吝
2. 持戒 - 度 貪嗔癡
持包含: 止(停止)持, 作(向前跨一步)持
持: 堅守, 奮進, 一定要做到的定性
戒: 戒律
3. 忍辱 - 度 嗔(死之恐懼)憤(爭生存之心),
接受侮辱並安心順受跨越許多的限制
4. 精進 - 度 懈怠, 鬆散, 掉舉(躐等: 超越等級,不循次序。)
精進不懈, 但不盲從也不執著
始終以空為己任的目標
5. 禪定 - 度 散亂
禪(梵語: 禪那), 定: 漢語
梵漢並舉以說明此定非一般的靜定
而是在定境中產生般若智
6. 般若 - 度 愚痴
* * * * * * * * * * * *
六度全以般若貫穿
也全以捨己棄我為中軸
其終極則入實相般若
如此才是六度波羅蜜
實相般若就是般若實相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現象皆為妄相
唯一的真實只有般若(空性智慧)
此實相乃非實相是謂實相
因為非實相而為實相
所以是空性
#此實相(般若實相)乃非實相(非現實的相狀)是謂實相(真相)
#因為非實相(非現實的相狀)而為實相(真相)
#所以是空性
2025.08.11
#金剛經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金剛經: 一彈指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來自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來自於六界(地、水、火、風、空界、識界)
一共合起來十八界
這就是人所認為真實不虛的存在世界
我們一但認為六塵為真實
我們的心就會被耽誤, 蒙上灰塵
佛家的宇宙中
一彈指就是九十個剎那
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
所以人在未知空性時
念念皆有塵勞
會引導我們做了誤判
對於生之奇妙
不論是回教、猶太教, 基督教, 天主教
認為如果沒有上帝(神)怎麼可能
佛家的特殊性在於
有沒有上帝不可知
這是不同的世界觀所化成的宗教性
2025.08.07
#金剛經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金剛經: 捨
佛家在修行的入手處就是一個捨字
因為唯有捨
才能逐步地從自我中抽離
布施
財施: 將錢財與福利給別人
法施: 把某種真理的信息散佈給大眾
無畏施: 給人信心以消除對死之恐懼
三輪體空
不意識到施者, 受者與所布施之物, 此三者皆空
如同輪子輾過一切實體之物使之粉碎
然後進入真如本體, 一切皆空
老子認為一切都是氣
即使是最堅實之物
其實都是氣的組合
一切皆可分解
所以實體之物與氣一樣
是合一的, 是相通的
所以以至柔之氣
可以入至堅之物中
2025.08.07
#金剛經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金剛經: 暫時的假象
人之所見
皆有所依憑
最大的依憑就是 "我"
如果我不真實
如何能見這世界
這是人在認知上
不可動搖的憑藉
* * * * * * * * * * * *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
金剛經在教大家一種新的見識
這個世界是可以在無所依憑中
重新認識
即使在我的前提上
然而我只是因緣和合
一個暫時的假象
在這個假象中
我們如何開展
既有我又不是我的世界
這是佛家精彩的地方
在哲學上來說
這是負面知識論的一種認識
2025.08.05
#金剛經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金剛經: 四相
四相
實屬一體
只是一件事, 分四次說出
其實就是 "我" 的不斷擴大
而破我執才能空
我相: 代表絕對的單一個體
我們通常追求絕對的真理
認為一定要找到絕對的真理
才是人生知識最重要的憑藉
這在佛家來講其實是一個障礙
人相: 相對於個體的普遍人類
依賴在整個人類的普遍性上
以此為真理的憑藉
在佛家來講還是一種執著, 妄念
眾生相: 相對於人更廣大的概念(空間)
認為空間大的真實性就更可靠
這也是一種錯覺
壽者相: 代表時間
將越長的時間或者當下的時間
作為真理的準則
例如對現代化不可否定與質疑
這還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與執著
2025.08.05
#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