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22-05-08
update: 2022-05-16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黃駿:社會理論——古典至當代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8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10
-
- Miss Eternal: 社會理論: 古典至當代~1
- Miss Eternal: 社會理論: 古典至當代~2
- Miss Eternal: 社會理論: 古典至當代~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盧卡其(Lukacs)論物化、社會總體觀、存在主義;
阿圖塞 (Althusser)的結構主義vs人本主義
A. 盧卡其
- 物化
1. 書籍: 歷史與階級意識
2. 物化的概念接近於馬克思所提到的商品拜物教.
- 人淪為物的奴隸, 人淪為貨幣的交換對象.
- 引入客觀必然的自然規律(數學化), 來規範人, 並且理所當然認為此為最自然的.
(自願被物化)
3. 資本主義社會裡, 人不斷地把人作為一種商品拜物教的對象.
4. 自然科學(數學, 統計)介入人類的社會中(ex: 教育現象: 學習50分鐘, 休息10分鐘).
5. 教育的過程: 培育階級意識的過程.
- 瞭解人類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 處在何種地位/處境.
- 階級意識: 反物化, 反異化的意識.
- 物化的知識內容: 過度的把數學(自然科學)的關係介入人對自然現象(或對人)的認識.
6. 胡賽爾: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 生活世界淪為被自然科學箝制的對象.
7. 共產國際批判: 左傾盲動主義的延伸, 過度抬高自我主體意識的能動性.
- 社會總體性
8. 自然科學的認識方式, 是一種片面非總體的認識方式.
- 文章: 存在主義或馬克思主義
9. 存在主義在理論上找不到出路, 而且成為希特勒崛起的重要理論背景.
10. 對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量變產生質變, 絕對精神的大敘事)的批判.
- 齊克果(德國學界多傾向此方式)
- 辯證法是胡言亂語的神話
- 以存在的人作為反黑格爾的思維者.
- 馬克思
- 無產階級才是能夠顛倒黑格爾辯證法的角色.
11. 海德格
- 繼承齊克果, 將存在問題予以個人化, 成為納粹主義理論的背景.
- 只把存在當成個人議題加以發揮.
12. 沙特
- (在後期)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將馬克思主義與存在主義結合.
13. 德國生命哲學上承: 叔本華與尼采
- 笛爾泰(詮釋學)
- 齊默爾(社會學)
14. 叔本華
- 量變無法造成質變, 而質變可以自發產生.
15. 佛學的爭辯: 漸進 v.s. 頓悟
16. 理性的毀滅(後期著作)
- 構成德國哲學的錯誤: (非理性主義)
存在哲學, 生命哲學, 新康德主義(韋柏).
- 希特勒現象: 非理性主義為法西斯主義/希特勒奠定了理論的基礎.
- 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從理性的深度去了解人與歷史的哲學, 而需要屏棄唯心主義的部分.
- 能夠屏棄唯心主義而繼承黑格爾的辯證法, 走向理性的哲學家是馬克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阿圖塞
1. 書籍:
- 保衛馬克思(簡體書)
- 讀《資本論》(第二版)(簡體書)
2. 結構主義式的重新解讀馬克思的資本論.
- 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3. 觀點: 斷裂
- 馬克思前期思想(人道主義觀點)與後期思想(結構主義觀點)的結構轉換跳躍無法研究.
- 斷裂/跳躍: 不可延續.
- 結構主義觀點才真正代表馬克思成熟的觀點.
- 晚期, 以資本論為代表的觀點, 才是真正代表對資本主義的分析.
- 早期, 以經濟學哲學手稿(僵硬的唯物主義產物)為代表的觀點, 是不成熟的.
4. 馬克思被誤解
- 約略從盧卡其(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開始, 馬克思被誤解成人道主義觀點的哲學家.
(與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牽連在一起)
5. 重新解讀資本論, 揭露其隱藏的意涵.
6. 方法學/知識論
- 問題設準(問題意識)/ 理論預設
- 馬克思: 早期:
- 辯證唯物主義(由黑格爾代表)
- 核心: "人"的本質(形式上的, 形而上的)
- 邊陲: 費爾巴哈, 黑格爾
- 馬克思: 晚期:
- 歷史唯物主義
- 商品拜物主義
- 用 "群眾/人民(people)" 取代 "人(man)"
7. 認識論上的斷裂
- 經由理論的實踐(思想的鬥爭)產生(ex: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哲學: 理論實踐的理論, 後期稱為: 科學的實踐)
(使用科學來對抗意識型態)
8. 政治的實踐: 農民革命, 勞工革命....
9. 意識型態的實踐
- 透過輿論, 教育.... 改變人們的觀點.
10. 觀點比較: 青年馬克思與晚年馬克思
- 一致
- 晚年馬克思不過是 "青年馬克思" 的延伸
- 青年馬克思不過是 "晚年馬克思" 的預備工作
- 不一致
- 可以放棄 "晚年馬克思"
- 可以放棄 "青年馬克思" (ex: 阿圖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討論
1. 結構主義
- 強調結構超越主體的重要性.
- 人類的行為, 都受到人類的主體, 意志所不能控制的更高的更強的一種
結構的網路, 力量所影響.
- 結構的網路有其自身的邏輯, 組織, 皆非人類的意識或意志所能控制或設計的.
- 人類的意識或意志, 只能夠在原先既有的結構當中, 來運行與發揮.
- 強調結構的固有性與先天性, 無法被顛覆, 只能被遵循或強化.
- 人類的主體性, 只是被結構塑造出來的假名/成果.
2. 新康德主義
- 主張人藉由某種超驗的範疇, 來理解掌握經驗, 留下物自身與範疇本身非歷史性的問題.
- 所理解的歷史是一種僵化的, 被客觀化的歷史, 無法走向歷史的變化性與辯證性的歷史觀.
- ex: 韋伯所繼承的知識論觀點.
3. 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 人的革命只能夠在結構引導, 介入的脈絡下來發展革命, 否則淪為左傾的盲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備註
1.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社會理論: 古典至當代~4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