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22/01/28
update: 2022/01/29
閱讀:
2021.05.01 ~ 2022.01.28
reference:
1. 時報悅讀:走向語言之途
2.
- Miss Eternal: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上)
- Miss Eternal: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中)
- Miss Eternal: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下)
- Miss Eternal: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
- Miss Eternal: 林中路.心得
-
---------------------------------------------------------------------------
---------------------------------------------------------------------------
A. 導讀
1. 被瞭解的東西必須早已開放了它自己. 否則, 一個永不自我開放的東西(如康德的物自身),
是永不能被瞭解的. 因而語言要建立在存有的自我開放中.
2. 人的說出只是呼應著他聆聽到的語言.
3. 事物的存在是由於語言的說出, 因此, 語言扮演了存有: "讓事物成為存在的基礎" 的角色.
---------------------------------------------------------------------------
B. 語言
1. 唯語言才使人能夠成為那樣一個作為人而存有的生命體.
2. 人的表達總是一種對於現實和非現實的表象和再現.
3. 一首詩的偉大正在於, 它能夠掩蓋詩人這個人和詩人的名字.
4. 在召喚中被召喚的到達位置是一種隱蔽入不在場中的在場. (非當前在場?)
5. 命名著的召喚邀請物, 使物之為物與人相關涉.
- 落雪把人帶入暮色蒼茫的天空之下.
- 晚禱鐘聲的鳴響把終有一死的人帶到神面前.
6. 在命名中, 獲得命名的物被召喚入它們的物化中了.
物化之際, 物展開世界; 物在世界中逗留, 因而一向是逗留著的物.
物由於物化而實現世界.
7. 物總是專門與世界一道造訪終有一死的人.
8. 物物化著現實世界, 世界世界化而賜予物.
9. 日常言談倒是一種被遺忘了的, 因而被用濫的詩歌, 從那裡幾乎不再發出某種召喚.
10. 學會在語言之說中棲居, 人只是由於他應合於語言才說.
應合乃是聽, 人聽, 因為人歸屬於寂靜之音.
---------------------------------------------------------------------------
C. 詩歌中的語言
1. 思與詩的對話旨在把語言之本質召喚出來, 以便終有一死的人能重新學會在語言中棲居.
2. 大地乃是稍縱即逝的塵世的東西; 靈魂作為大地上的異鄉者, 它在大地上找不到藏身之所,
也得不到同情的迴響, 它始終在途中.
3. 真實的時間乃是曾在之到達, 曾在並不是過去, 而是對本質現身者的聚集.
4. 作詩意味著: 跟隨著道說, 也即跟隨著道說那孤寂之精神向詩人說出的悅耳之聲.
---------------------------------------------------------------------------
D. 從一次關於語言的對話
1. 粋(ㄘㄨㄟˋ): 代表性格, 態度, 形貌能去垢超凡, 令人有氣定神閒, 自然洋溢的感受.
- 粋即是召喚著的寂靜之純粹喜悅.
2. 想摧毀和否定形而上學, 乃是一種幼稚的僭妄要求, 是對歷史的貶低.
3. 詞語乃是暗示, 而不是在純粹標記意義上的符號.
4. 詩人本身就是諸神的使者.
5. 詮釋學並不就是詮釋, 它先前意味著帶來消息和音信.
6. 存有者本身即是在場者之在場.
7. 作為發聲的, 被書寫的意義, 語言本身就是超感性的,
是某種不斷地超越純粹感性因素的東西.
語言本身就是形而上學的.
8. 顯現始終是在場者之在場的基本特徵.
9. 言葉(Koto ba): 表示 "語言" 的日文詞; 來自 Koto 的花瓣.
- 從有所帶來的慈愛的澄明著的消息中生長出來的花瓣.
- ba: 葉, 特別是指花瓣.
- Koto: 優美的澄明著的消息之居有事件.
---------------------------------------------------------------------------
E. 語言的本質
1. 後設語言學: 把一切語言普遍地轉變為單一地運轉的全球性信息工具,
這樣一種技術化過程的形而上學.
2. 詞語破碎處, 無物存有. ---- <詞語>, 格奧爾格
3. 語言是存有之家: 任何存有者的存有居住於詞語之中.
4. 唯有詞語才讓一物作為它所是的物顯現出來, 並因此讓它在場.
5. 詞語本身就是關係, 因為詞語把一切物保持並且留存於存有之中.
詞語這種關係總是在自身中扣留著物, 從而物才是一物.
倘若沒有如此這般的詞語, 那麼物之整體, 即 "世界", 便會沈入一片暗暝之中.
詞語這物賦予另一個物以存有.
6. 彷彿詞語猶如一種掌握機關, 它籠而統之抓住了已經存有的事物
和被認為是存有著的事物, 使它們變得嚴密可靠, 把它們表達出來
並因此促使它們變得美麗.
7. 詩人必須創建持存的東西, 從而使之持留和存有.
8. 有一種幾千年來養成的偏見, 認為思想乃是理性, 也即廣義的計算的事情.
9. 我們只是一味地跟隨語言而說.
從而, 我們不斷地滯後於那個必定先行超過和占領我們的東西, 才能對它有所說.
10. 詞與物的關係, 從而也即語言與某個當下存有者本身的關係.
11. 人之為人, 只是由於人接受語言之允諾, 只是由於人為語言所用而去說語言.
12. 語言之本質就在道說, 意為顯示, 讓顯現,
既澄明著又遮蔽著之際開放亦端呈出我們所謂的世界.
13. 時間時間化, 使同時者成熟, 湧現.
- 同時者: 曾在, 在場, 當前(等待著我們去照面的當前 - 將來)
14. 時間在其本質整體中並不運動, 時間在寂靜中寧息.
15. 我們之所以能說話, 無非是因為我們應合語言.
---------------------------------------------------------------------------
F. 詞語
1. 唯有我們能支配的詞語才賦予物以存有.
2. 大海一次次地以它的神秘莫測的聲音撞擊詩人的耳朵 ---- 即所謂 "早已被遺棄的貝殼" .
3. 詞語讓物作為物而在場. 這一 "讓" 就是 "造化". 詞語就是物之造化.
4. 哀傷和歡樂交融而遊戲, 此種遊戲本身就是痛苦, 靈魂從痛苦中獲得了重量.
- 歡樂愈是熾熱, 潛伏在歡樂中的哀傷也愈是純粹.
- 哀傷愈是深刻, 哀傷深處的歡樂也愈具有號召力.
5. 詞語作為那種把在場者帶入其在場的聚集而灼灼生輝.
6. 邏各斯: 讓存有著在其 "它存有" 中顯現出來的道說.
7. 道說與存有, 詞與物, 以一種隱蔽的, 幾乎未曾被思考的, 並且終究不可思議的方式相互歸屬.
---------------------------------------------------------------------------
G. 走向語言之途
1. 說本身就是一種聽. 說乃是順從我們所說的語言的聽.
2. 我們一向已經順從語言而有所聽, 我們才能從語言而來說.
3. 我們是通過讓語言的道說向我們道說而聽從語言.
4. 當今這個時代是無所創新的時代. 它只是把現代的老舊的東西, 早就先行決定了東西,
完成到極致而已.
5. 一切凝神之思就是詩, 而一切詩就是思.
6. "不可說 - 可說" 即 "道說 - 人言" 的生成轉換觀點.
- 思與詩就在轉換介面上, 作為人的道說的方式.
---------------------------------------------------------------------------
H. 心得
1.
---------------------------------------------------------------------------
I. 備註
1.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走向語言之途.心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