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金剛經: 布施
佛法方法論中所提出的具體方法: 布施
布: 普遍, 廣為的散發出去
施: 給予
凡以 "財物", "體力", "法/智慧" 救濟人者, 皆為布施
布施者
就是捨己/捨我之法
在莊子的概念上為忘我之法
為消除我執之法
在日常的人生中
這個我所形成的障礙
就藉著布施
來逐步地消除我執
也就是將福利施予他人
* * * * * * * * * * * *
智慧之法
有為法: 一般之善法
無為法: 佛法
即使因緣也都是在一個因果業力中才能發展
在佛家布施的無為法上, 是打破因果性以完成無為布施
在布施中
逐漸的學習 "我" 的分解
在哲學上形同 "我" 的解構法, 解構這個 "我執"
在六度波羅蜜裡, 布施為第一
因為他最直接
可以將人逐步地分解
逐步去減輕 "我" 所形成的障礙
2025.07.23
#金剛經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金剛經: 先認識有我
小乘佛法上
說要無我前
你先認識有我
這是對的
只是小乘
就只守在 "我" 的問題上
一切的修行在不知覺中
從這個 "我" 上出發
* * * * * * * * * * * *
當不斷關注在死亡的問題上
然後一切的思考與作為
都針對老去, 死亡的問題
甚至希望不要再有業力輪迴
以至於這些觀念將我們扭在
分別心與功利的計較上
無法將我們從生物性的保障存在入手
而從這些問題中化出去
走向全然平等性, 無功利性
以及無我無人無物(無分別性)的平等布施
2025.07.23
#金剛經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金剛經: 無上尚方寶劍
大乘佛學認為
凡聲聞者
要親自受教於釋迦牟尼佛的
都是鈍根之人
因為那個覺完全沒有被開發
必須釋迦牟尼佛親自開發
* * * * * * * * * * * *
緣覺者
在沒有佛法的地方
從大宇宙自然的流轉變化創造中
領悟到一切皆因緣而生
並看到十二因緣, 緣起緣滅
而有所悟, 不執著
* * * * * * * * * * * *
阿羅漢不論是透過聲聞或緣覺
將自己修得完整了
都還不是大覺者
大覺者(菩薩)
在徹底的覺悟底下
看到眾生的憂苦來自於
宇宙大創造中所脫不開的鏈
而所引動的悲心
然後才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
無上正等正覺
是無上尚方寶劍用來砍斷宇宙之鏈
* * * * * * * * * * * *
釋迦牟尼佛認為
即使有為法不究竟
然而皆為善法
而一個真正的覺者
於一切有為法的善法上
應該無所執著, 無所留戀
2025.07.23
#金剛經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金剛經: 自身的可流動性
那人憑著什麼進入佛法呢
佛家認為唯有徹底破除我的真實性
即由大宇宙創造所帶出來的宇宙鎖鏈(業力習性)
* * * * * * * * * * * *
眾生皆有佛性
每一個你我都在這個宇宙之流流著
然後可能會被擱在某處
遇到有人拿樹枝撥一撥
由於有自身的可流動性就過去了
這就是佛性
我們在覺醒中
回到在這個大宇宙之流中的車船上
隨時歸位順流而下無所沾滯一切清淨
2025.07.22
#金剛經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金剛經: 一切無為法
相
亦譯作想
指概念, 思想, 意識
佛家認為這也是無實在性
任何執著此觀念
即為妄想, 愚見
所以基本上
所有的人類哲學
都被否定掉了
* * * * * * * * * * * *
一切無為法皆從金剛經起
所以凡有生滅性
就是執著於壽者相(代表時間性)
2025.07.22
#金剛經
#傳奇麵食館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金剛經: 有餘與無餘涅槃
有餘(遺漏)涅槃
即使通達一切的寂滅性
離煩惱得內心痛苦解脫
但仍未離前生惑業的果報
通常個性就是前世惑業所聚集之所
即使是阿羅漢
小乘的最高最圓滿境界
仍不免飢餓老病之身苦
* * * * * * * * * * * *
無餘(遺漏)涅槃
一切的根源就從我執開始
能把這一個徹底消除
即是將生生世世的業力輪迴性斬斷
如此就不再有生死輪迴
這就是一種徹底的解脫
2025.07.18
#金剛經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六祖壇經: 著境與離境
著境:
執著於當前的現象
認定某一個現象
離境:
超脫出某個境域
禪宗及壇經提出一個重要的基本觀念
一切以人為主, 一切以心為主
一切以心的覺醒為主
* * * * * * * * * * * *
今日的某些佛教與密宗已成為社會中的新權威
透過特定的服飾與外貌來講述一些神通與事蹟
並掌控社會的資源
使眾生迷於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眾生怕死
而今日的某些出家眾仍以生死恐嚇人們
但佛陀即是要了眾生生死, 不再受死亡的操縱
口唸般若而非般若
雖有修行實非究竟之道
因而信眾仍有迷惑與痛苦
禪宗化為中國新的對個人最強而有力的救贖
一切的救贖無需上帝, 而就在一念一心之間
此即佛為覺者最深刻的含義
"一燈能除千年暗, 一智能滅萬年愚"
2025.07.02
#六祖壇經
#陽光鮪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