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追憶似水年華: 在斯萬家那邊: 第一卷: 貢布雷

since: 2019.05.20
update: 2019.05.20
reference:
1. 追憶似水年華套書(全新校訂書盒典藏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斯萬家那邊
第一卷 貢布雷

序 - 安德烈.莫羅亞

1. 普魯斯特的一個獨到之處是他對材料的選擇並不在意(作品的取材), 他更感興趣的是
    某種觀察任何行動的方式.

2. 唯一真實的樂園是人們失去的樂園.

3. 就像空間有幾何學一樣, 時間有心理學.

4. 舊地重遊: 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 我們絕不可能重賭它們, 因為它們不是
    位於空間中, 而是處在時間裡.

5. 追尋似乎已經失去的, 其實仍然在那裡, 隨時準備再生的時間.

6. 愛情的本質在於愛的對象本非實物, 它僅存在於情人的想像之中.

7. 偉大的小說家通過一個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 使所有人的一生湧現在他筆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代序 - 羅大岡

1. 小說是生活的鏡子, 是人類生活的最切實可靠的見證.

2. 人的真正的生命是回憶中的生活.

3. 追憶似水年華, 是一個自願活在墳墓中的人, 在寂靜的墳墓中回想起生前種種經歷與感受
    的抒情紀錄.

4. 阿蘭: 作者要寫 "此物" 時, 必先寫 "彼物" 對 "此物" 的反映.
    世界上沒有不是彼此聯繫著的事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斯萬家那邊: 第一卷: 貢布雷

1. 我們的社會人格, 其實是別人的思想創造出來的.

2. 似乎人的一生無非同博物館一樣. 其中同一個時代的肖像都具有一種家庭特徵,
    一種相同的色調.

3. 有遠見的家長們總為自己的兒孫體面地奠下親朋關係的基石, 讓他們日後坐享
    同牢靠的人親密交往的成果.

4. 凡屬嚴重錯誤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 那就是沒有克制情感的衝動.

5. 單身漢不是覺得大白天得過且過, 沒什麼盼頭, 就是覺得大白天長的要命,
    因為他們心目中白天是空洞的永晝, 沒完沒了的鐘點自天亮之後就開始增多,
    他們卻沒有子女來共同分享這些時間.

6. 有許多當年我以為能在心中長存不衰的東西也都殘破不堪, 而新的事物繼而興起,
    衍生出我當年意料不到的新的悲歡; 同樣, 舊的事物都變得難以理解了.

7. 外祖母她總覺得照相這種機械複製的方式, 讓平庸和實用過於迅速地得其所在了.
    雖說無法完全排除商業性的俗氣, 但至少要削弱它, 在大的方面仍用藝術來取代它,
    給它引進一些藝術的 "厚度"; 譬如說, 不要實景照片, 而是油畫照片.

8. 木器上明明還留有昔日的一點風采, 一絲笑容, 一種美的想像, 怎能視而不見?

9. 有意追憶所得到的印象並不能保存歷歷在目的往事.

10. 往事也一樣. 我們想方設法追憶, 總是狂費心機, 絞盡腦汁都無濟於事.
      它藏在腦海之外, 非智力所能及; 它隱藏在某件我們意想不到的物體之中.
      (藏匿在那件物體所給予我們的感覺之中)

11.

12.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2019.05.17
2019.05.24
2019.12.31
參考資料
1. 咖啡幽靈系列講座一 ‖ 咖啡的複製時代:咖啡師手沖 v.s. 自動化機器
2. 咖啡幽靈系列講座二 ‖ 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3. 咖啡幽靈系列講座三 ‖ 班雅明:遊蕩在後現代上空的幽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咖啡的複製時代:咖啡師手沖 v.s. 自動化機器
1. 咖啡的靈光: 看不見的香氣(風味), 感覺得到.

2. 精品咖啡: 在特別氣候與地理條件下, 培育出具有獨特風味的咖啡豆.

3. 我們的知識與信仰會影響我們觀看的方式 - 約翰.柏格

4. 科學革命(客觀? 可驗證?) <-> 宗教
科學 -> 描述數字(本質面向)

5. 近代科學: 數字計算

6. 哲學沈思: 意義不可計算

7. 哲學家: 數字精準(科學)不代表客觀.

8. 語言改變 -> 態度改變

9. 資源:
    自然資源
    軍隊 -> 人力資源

10. 量化(便利) -> 意義丟失了

11. 藝術品(一時一地) <-> 商品

12. 舞台劇的(差異性)效果與觀眾有關, 每一場都不一樣

13. 靈光: 時間, 地點

14. 語言: 不是描述事實, 而是召喚存在.

15. 複製品能在持有者或聽眾的特定環境中供人欣賞,
      在此. 復活了被複製出來的對象 - 班雅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1. 靈光(aura): 原作的此時此刻(神像, 原畫作)

2. 古典藝術: 無法接近, 不可親近

3. 藝術神學: 不可定義性

4. 海德格: 藝術作品的本源
    說明: 馬丁•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藝術作品的本源》
             和班雅明(Benjamin)《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阿多諾(Adorno)《美學理論》並稱20世紀最重要的美學著作。

5. 佛洛依德: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夢

6. 後現代: 布希亞

7. 當物質已改變, 而思想尚未跟上, 需要 50 年的時間.

8. 現在(當代): 沒有死亡的概念

9. 機械複製的藝術 -> 生活的政治

10. 古典藝術: 獨一無二性, 持存性

11. 機械複製技術: 可重復性, 短暫, 事物之間的類似性

12. 機械複製藝術對比於古典藝術:
      一如 "德意志哀悼劇的誕生(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 中,
     突出: 寓言(allegory) (指向 -> 指向 -> 指向 -> ....)
     捨棄: 象徵(symbol)(宗教似的高高在上)

13. 巴洛克(彩繪玻璃): 指涉 -> 指涉 -> 指涉 -> .... (如夢境)

14. 斷裂: 無窮指涉, 沒有終極點

15. 反對靈光? (對靈光瞭解透徹, 卻只有在此篇立場鮮明, 其它篇章態度搖擺)

16. 藝術生活化 -> 解放

17. 法西斯(納粹)

18. 廢墟: 最後一閃的靈光 (廢墟哲學)

19. 後現代: 他者, the other

20. 攝影小史: 特殊的攝影有靈光

21. 撤銷一切的距離是好的嗎?(藝術 = 商品?)

22. 約翰.伯格: 觀看的方式

23. 馬克思 -> 物神

24. 土星的憂鬱

25. 拱廊街計畫, 巴黎 - 19世纪的首都, 波特萊爾, 歷史哲學論綱, 單行道, 普魯斯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雅明:遊蕩在後現代上空的幽靈
1. 巴黎 - 拱廊街計畫:
    a. 描述 1822 ~ 1837, 未寫完, 只有大綱.
    b. 玻璃, 鋼筋, 煤氣燈 -> 可拆解, 無永恆性, 虛幻 -> 現代的縮影, 現代的起源.

2. 馬克思最喜歡的文學家: 巴爾札克.

3. 班雅明以左派的切入點來看待物質性.

4. 物質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型態, 或者說被意識形態所附著在上面.

5. 最新的商品也會有靈光; 在商品上投射夢想.

6. 葛寒微 Jean Grandville(1803 ~ 1847): 資本主義為商品打廣告
    參考: 法國十九世紀的插圖書籍:葛宏德維(Grandville)繪製之拉封丹《寓言集》
    備註: 尚.傑拉德(Jean Ignace Isidore Gérard,1803–47)是知名的巴黎漫畫家,
             常以筆名「葛宏德維」發表作品。

7. 現代成功學: 相信自己, 肯定自己

8. 後現代: 個體? 作自己, 以為作自己, 作別人心目中的自己?

9. 惡之華: 自我的投射, 我要讓你看到在醜陋中開出一朵花.
    (頹廢了, 居然有美感)

10. 現代主義, 前衛主義

11. 辯證所呈現的意象就是幻象, 而辯證的靜止狀態就是烏托邦(反諷).

12. 古代: 追求永恆

13. 現代: 追求 "新" -> 商品: 推陳出新, 不會死亡, 不斷推出
     (沒有時間性, 就沒有死亡; 沒有時間感, 沒有任何東西是持久的)

14. 海德格: 時間的概念

15. 歷史哲學論綱
      a. 很多人被歷史遺棄了
      b. 失去人生希望, 反而得到救贖
      c. 生命往前走, 放棄了許多東西, 回頭才看到(往前走就要割捨)
         (眷村, 政治不正確)

16. 詩人: 波特萊爾, 文化的靈媒, 或好或壞都在

17. 班雅明: 將廢變成本體論

18. 感受到當下的哲學

19. 德希達: 結構, 系統, 責任, 他者(幽靈, Ghost)

20. 海德格(哲學家, 決斷): 時間與存有
      a. 非本真時間: 籌劃, 時間的感覺, 有意義
      b. 本真時間: 當沒有感覺, 本身死亡了, 危機, 意義喪失, 無差別,
                          看到 "存在" 本身, 存在顯現(存在是零)
      c. 意義世界的死亡: 危機 -> 契機, 斷絕的力量, 從鬼門關回來

21. 班雅明 (文學家):
      a. 土星的憂鬱
      b. 正面看, 反面看, 無法做取捨, 先停留在當下
      c. 失去救贖的希望, 反而被救贖了
      d. 真實的感受當下, 先不問對錯, 給現在多一點時間
      e. 彌賽亞 -> 未描寫具體

21. 知識: 組織經驗
      哲學: 理性說明
      科學: 量化

22. 召喚: 回應良心, 別人? 想到被遺忘的時刻, 回應誰?
      (生命中有很多無法回應的系統性問題)

23. 傅科: 界定自己的方式, 先界定它者

24. 回朔: 捨棄才能確認

25. 哲學: 系統化; 文學: 無法系統化

26. 班雅明(不合時宜): 質疑系統, 沒有人站在對的地方

27. 現代主義的前沿
      - 韓波(左): 明確
      - 波特萊爾(中間): 刹那瞬間的美, 糜爛(非政治正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書會:論普魯斯特的形象

2019.05.16
參考資料:
1.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
2. 追憶似水年華套書(全新校訂書盒典藏版)
3. 文化研究關鍵詞
4. 啟蒙的辯證:哲學的片簡
5. 人在廢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概要
1. 文學作品 "追憶似水年華" 13 卷, 藉由回憶來對往日的召喚.
    備註: 中文版為 7 卷, 每卷中有些會分第一與第二卷, 甚至第幾章.

2. 背景: 1871(19世紀末)-1922 出身於法國富裕的資產階級自幼患有哮喘病。
   養尊處優, 附庸風雅, 法國上層階級社會, 純粹的消費者.
   社會學主題(批判): 資產階級(效仿貴族, 掩飾財富)的狂妄傲慢

3. 創作原因: 痛苦(氣喘),1906年後只能閉門寫作.

4. 啓發性: 架構(文學, 回憶錄, 評論, 自傳); 句法(沒完沒了像語言的尼羅河),
   時代切片示範性意義. 把十九世紀,一個不太有張力的時代, 變成一個充滿力量的場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彙
1. 非自主記憶: 陶國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a. 記憶有兩種,一種是自主記憶(voluntary memory) ,一種是非自主記憶(involuntary memory)
b. 自主記憶:是一種強記式的自主活動,記著事情的因果關係、事物的功效。
   自主記憶是屬於我們的理性思辨,幫助我們有效地處理問題。
c. 非自主記憶: 是我們的肉體感受,是不隨意的,例如我們經過草地,遇到剪草,聞到草味,
   我們把這種氣息記憶下來。當我們在對談時,坐在軟綿綿的梳化上,我們的肉體便不自覺地
   把這種軟綿綿的感覺記了下來。將來大家離別了,睹物思人,它們又會全幅重現。
d. 非自主記憶: 藉由身體的感受[觸覺, 味覺, 嗅覺(聽覺,視覺)...等]
   將遺落的記憶(暫時性的遺忘)召喚回來.
   (通感, 聯覺:比如有些人在聽到聲音時,能出現視覺反應。)
e. (暫時性)遺忘: 淡忘, 忘掉(反義:記得,記起), 遺落的記憶, 遺失在角落.

2. 黑夜與蜜蜂法則(尚, 考克多):
a. 蜜蜂的活動不是依賴視力的!蜜蜂視力不好,能識別的顏色有限。
   蜜蜂的嗅覺和觸覺很發達,可以靠感覺感知周圍的世界,並進行交流活動。
   其實蜜蜂喜歡的是黑暗的環境,這樣的環境蜜蜂才會覺得安全舒適。
b. 人類的感官是我們接觸身邊環境的媒介,人類大腦會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
   各樣神經元活動併合成有意義的整體。
   視覺是人類最主要的感受器官之一, 一般的記憶除了照片的回憶外,
   主要是視覺搭配聽覺; 嗅覺、味覺和觸覺比較是身體的記憶.

3. 廢墟概念(緩解鄉愁)
a. 廢墟的內在召喚:劉芸怡(拍攝東德的廢墟)
廢墟乘載著歷史、痕跡、時間的流逝、以及某種鄉愁。
b. 歷史塵埃-劉芸怡個展(關渡美術館 2015.12.18 ~ 2016.02.21)
劉芸怡將廢墟視為記憶承載體、歷史紀念碑以及時空過往的集合。

4. 永恆:(永久或永遠)
是指往往無限或極度長的時間。在古典哲學,永恆的定義為時間之外的存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恆與時間的主題
1. 藉由 "回憶" 將永恆與時間的概念串聯起來.

2. 時間流逝的型態:
a. 外在的老化(新的現實):
   (克服內心的悲傷)已無從改善的, 存在於當前時刻的真實本質裡的不完美.
b. 內在的回憶(重返青春): 他讓整個世界在回憶的片刻裡, 隨著個人的生命過程而一同老去.

3. 時間永恆的型態:
a. 當下的時間: 永恆的流逝(歷史風暴往前推進)
b. 過去就是永恆, 永不再來, 永遠停留在某個時間(凍結).
   (1). 時間性消失了, 產生了特殊的空間(星座空間)
   (2). 過去的時間與空間可以相互置換.
   (3). 回憶經由意識流的狀態到處流竄, 所以過去的永恆就形成了層層交錯的時間/空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憶
1. 古羅馬人把織物稱為 text(文本)
a. 將回憶的全貌視為一個完整的織物
b. 如何編織自己對從前的回憶:
   以(暫時性)遺忘(線索, 線段, 毛線)作為經線(垂直),   回憶作為緯線(水平)交織而成.
c. 真實體驗的事件被侷限在特定的時段內, 對它的回憶如同一小段的毛線, 一小段的文章.
d. 需要參照前後文, 才能更完整的瞭解整體, 整個編織物為何?

2. 記憶對過往的召喚即是對永恆的召喚.

3. 把生命歷程本身當成一個文本, 如何去解讀, 解讀方式為何(移情/當下)

4. 對過去歷史的評價 每個都是自己生命歷程的歷史學家

5.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皆是感受的來源

6. 回憶現場: 個人歷史事件的在場

7. 事件當下無法感受真實, 需事後回憶.

8. 時間長河: 生命歷程(一段時間); 當下: 片刻一小點(小水滴)

9. 回到過去在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它
1. 詩與生活的鴻溝
a. 將詩意融入生活裡
b. 生活即是詩, 詩意的生活.
c. 詩意: 對於現實或想像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用藝術的方式來呈現.
d. 當下的感受: 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每個片刻中顯現: 移情, 同理心.

2. 經歷與回憶
a. 重點不是記憶本身, 而是藉由記憶來喚起曾在的意識狀態.
b. 體驗與回憶的差別.
c. 記憶只是拼圖的一塊, 完成拼圖後, 意義才會完整呈現

3. 幸福
a. 對幸福的渴求
b. 對幸福的辯證(唯物觀點?)
=> 原初的,起先的辛福的永恆回歸.
c. 幸福的歲月是逝去的歲月

4. 相似性(未相同) 以意象浮現.
a. 生活體驗的相似性(移情, 同理心)

5. 回顧歷史
a. 為何要回顧歷史? (反省, 重蹈覆辙, 鑑往知來), 同樣的為何回顧個人的生命歷程?
b. 歷史哲學論綱, 回憶 -> 個人歷史的回顧.

6. 語言
a. 記憶/思考方式受語言影響.(速讀訓練)
b. 數位 / 類比: 語言 / 感官

7. 擬態 (隱喻)
a. 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擬態保護色
b. 植物性生命, 向下紮根
c. 態形式的改變: 從自然到社會(以適應環境作為面具的呈現)

8. 好奇心, 阿諛奉承
a. 生存: 好奇心, 阿諛奉承.
b. 僕傭: 生活觸角的延伸(不需要藉由擬態進入上流社會, 某個同溫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得: 為什麼要尋找普魯斯特的形象?
生命的存在是脆弱易逝的
所以嘗試去尋找有意義的永恆性的存在片刻

時間一直在往前推進
當一個人"回顧自身過往的生命歷程"(回憶)
將化身為歷史天使
對於過往所發生的一切無能為力(無論好壞)

拾起每一段回憶的毛線(織線)
編織自己的文本
召喚永恆的時刻

在生命將盡之時
成為最後的一綹(ㄌㄧㄡˇ)織線
完整了這一織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書會: 班雅明筆下的新天使密碼

2019.04.25
參考資料:
1. 班雅明筆下的《新天使》密碼 - 世安美學獎
2. 本雅明 -- 歷史哲學論綱
3. 《历史哲学论纲》补遗
4. Concept_History_Benjamin - Concept_History_Benjamin.pdf
5. 讀班雅明〈歷史哲學論綱〉,兼論《歲月神偷》
6. 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歷史天使所望向的「未來」
7.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瓦尔特·本雅明


參考書籍:
一、班雅明思想與人物輪廓
1.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
2.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3. 土星座下:桑塔格論七位思想藝術大師
4. 黑暗時代群像
5. 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
6. 探索藝術的精神:班雅明、盧卡奇與楊牧


二、時代情境
7. 人在廢墟
8. 現代都市的美學記憶──符號、象徵、設計與ART DECO
9. 現代生活的畫家:波特萊爾文集


三、文章
10. 知识分子的情怀——评本雅明《论大麻》
11. 从废墟上升起的天使

12. 【泛哲學】廢墟中重建的政治倫理─對阿多諾「自主性」的反思

當代辯論
0. Marxism: Zizek/Peterson: Official Video - YouTube
1. 【世紀大辯論】齊澤克演講稿全文中譯,我們正等待一場大災難 
2. 【世紀大辯論】喬丹.彼得遜演講稿全文中譯,十評馬克思《共產黨宣言》

1. Zizek VS Peterson 大辯論(一):《共產黨宣言》的錯誤讀法
2. Zizek VS Peterson 大辯論(二):齊澤克為何要反對資本主義
3. Zizek VS Peterson 大辯論(三):快樂如何成為我們的敵人
4. Zizek VS Peterson 大辯論(四・總結):反高潮背後的辯論法


其它
1. 全面解析土星人班雅明(一):人生大事紀
2. 當代藝術的集體運動 新媒體藝術跨領域發展趨勢,及其可能
3. 卡塞爾文獻展
四周是一片廢墟。我們尋找某種可以克服和戰勝那被摧毀狀態的東西。
~出生於卡塞爾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家阿諾德·博德(Arnold Bode)
4. 德國第十四屆文件展 :藝術,為歷史見證 - 非池中藝術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彙
1. 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決定論的學說,以一定歷史時期的物質經濟生活條件來說明一切歷史事變。
a. 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在於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
b. 它的基本論點斷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可以解釋的。
這過程不是偶然或任意決定的。要用一定時代的社會基本結構來解釋,
只要社會還分成階級的時候,要用階級鬥爭來解釋。

2. 辯證唯物主義
一種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學說來研究現實的哲學方法[1],是用「辯證的觀點」和
「唯物論的觀點」解釋和認識世界的理論。
基本觀點:
a.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質,
  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物質派生出來的。
b. 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c. 辯證的唯物主義觀點:這是相對於機械唯物主義而言的,即將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相結合。
   唯物辯證法: 世界的辯證性質:
   (1). 以普遍性統一聯繫對立上事物特殊性
   (2). 矛盾(即對立統一)及量變同質變下的永恆發展

3. 法西斯主義: 極致國家民族主義, 民族復興, 國家富強, 強人主導, 一黨專政.

4. 天使: 上天的使者, 具心思, 情感, 意志, 侍奉上帝, 歌頌榮耀上帝.

5. 普世歷史

6. 彌賽亞

7. 神議論: 罪惡持續的存在與上帝消滅罪惡的意願之矛盾.

8. 卡巴拉(接受/傳承)

9. 歷史神學: 將上帝視作為歷史的主題.

10. 單子: 事物最小的單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錄: 班雅明筆下的新天使密碼(王人英)

1. 克利的日記: 今日是從昨日過渡過來的。在形象的大深掘場裡,躺著我猶然緊抓不放的一些
   碎屑片斷。為了走出我的廢墟,我必須飛。唯有在回憶中我才停留於這個傾頹的世界。
  
2.〈歷史哲學論綱〉鋪展「星座」般的空間性史觀,強調的是站在「當下」,重新確立被遮蔽 或被遺忘歷史的意義,使消逝的歷史再度被重新觀看;換言之,亦即主張從過去歷史中覺醒
   而來,促使當下的醒悟(wakening),喚起自我啟蒙(enlightenment)、自我思辯的意志,
   在歷史一連串的風暴中完成救贖使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錄: 歷史哲學論綱(張旭東譯)

1. 我們關於幸福的觀念牢不可破地同贖救的觀念聯繫在一起。

2. 只有歷史學家才能在過去之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

3. 沒有一座文明的豐碑不同時也是一份野蠻暴力的實錄。(一將功成萬骨枯)
4. 馬克思:
   除了自己的勞動力外一無所有的人”必然成為“另外一些已使自己成為主子的人的奴隸……

5. 歷史是一個結構的主體,坐落在被此時此刻的存在所充滿的時間裡。

6 歷史學家把握一個歷史的星座。這個星座是他自己的時代與一個確定的過去時代
  一道形成的。這樣,他就建立了一個“當下”的現在概念。

7. 時間的分分秒秒都可能是彌賽亞側身步入的門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錄: 歷史哲學論綱 補遺(王立秋譯)

1. 无阶级社会不是历史过程的最终目标,而是它经常失败〔miscarried〕,
   但最终〔endlich〕得以实现的〔对历史过程的〕中断。

2. 马克思说,革命是世界历史的火车头。但或许,情况恰好相反。
   也许,革命是火车上的乘客——也就是说,人类——拉动紧急刹车的尝试。

3. 神话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作为惩罚——在实际上造就那些理应受罚之人的惩罚——的世界。
   神话事件(happenings)的本质就是反复。(西西弗斯,达那依德。)[7]

4. 本质上说,历史写作的主体,是与一切被压迫者团结一致的那部分人。

5. “历史”的多样性与语言的多样性密切关联——如果不是同一的话。
   现在(present-day)意义上的普世历史,只不过是某种世界语,而已。

6. 关于历史学家是转身回顾(looking backward)[13]的先知。
   (历史学家是面向过去的先知, 雅典娜神殿)

7. 历史学家转身背对自己的时代,他预言家的目光,因前代人的顶峰——在它越来越深地
   沉入过去的时候——而大放光彩。确实,历史学家自己的时代,对这种有远见的目光来说,
   远比对于那些“与之同行”的同时代人来说,更加显著地在场。
   再现先知之意象主题的当下的概念。

8. 杜尔哥: 在我们学会在一个给定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之前,它就已经作了多次改变。
   因此,关于已经发生的一切,我们总是发现自己(来得)太晚。也因此,我们可以说,
   政治,必须预见当下。

9. 如果,把历史看作文本,那么,我们就可以像最近一个作家谈论文学文本——也即,
   过去在这些文本中留下了那些为感光碟片所记录的影像无可比拟的意象——那样谈论它。
   “未来本身占有强力到足以揭露影像之细节的显影剂。马里沃或卢梭的许多篇章,都包含
   着某种神秘的意义,这些文本的第一读者,是无法完全译解这种意义的。”(蒙隆; N15a, 1.)
   [18]历史的方法,是一种基于生命之书〔book of life〕的哲学方法。“阅读从未写出之物”,
   霍夫曼斯塔尔的一句台词如此写道。[19]这里,人们应当想到的读者,是真正的历史学家。)

10. 普世历史的观念是一个弥赛亚的观念。

11. 一段次经福音——“在我看到人的地方,我就会对他作出判决”[23]——特别阐释了最终
    审判的观念。这让人想起卡夫卡的笔记:“最终审判是一种概括的正义。”[24]但它也
    加上了别的东西:终审日,根据这段福音,与其他的日子有别。至少,这段福音为被历史
    学家据为己有的当下的概念提供了标准。考虑到先行于它的那些特定的时刻,一切时刻都是
    审判的时刻。

12. 预言者因飞速消退的过去而目光灼灼。也就是说,先知转身背对未来:在过去在他面前
    沉入时代的黑夜的时候,先知在过去消逝的光芒中感知未来的轮廓。这种与未来的预言性
    的关系,必然知会历史学家一种态度,就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一种为实际社会环境所决定
    的态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得: 新天使的三個面向
1. 自我的投射: 克利的日記: 今日是從昨日過渡過來的。為了走出我的廢墟,我必須飛。唯有在回憶中我才停留於這個傾頹的世界。

2. 歷史: 劇場化呈現一幕. 歷史時間轉化成舞台上的空間.
劇本(文本), 神學(天使), 神議論觀念, 馬克思, 無產階級.

3. 歷史學家: 歷史學家是面向過去的先知, 顯著在場. 關於已發生的一切, 我們總是發現自己來得太晚. "政治" 必須預見當下. 歷史作為文本, 閱讀從未寫出之物.

備註: 歲月神偷: 歲月偷走了弱者的聲音(相對於壓迫者的聲音: 貪污, 收取保護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