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讀書會:論普魯斯特的形象

2019.05.16
參考資料:
1.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
2. 追憶似水年華套書(全新校訂書盒典藏版)
3. 文化研究關鍵詞
4. 啟蒙的辯證:哲學的片簡
5. 人在廢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概要
1. 文學作品 "追憶似水年華" 13 卷, 藉由回憶來對往日的召喚.
    備註: 中文版為 7 卷, 每卷中有些會分第一與第二卷, 甚至第幾章.

2. 背景: 1871(19世紀末)-1922 出身於法國富裕的資產階級自幼患有哮喘病。
   養尊處優, 附庸風雅, 法國上層階級社會, 純粹的消費者.
   社會學主題(批判): 資產階級(效仿貴族, 掩飾財富)的狂妄傲慢

3. 創作原因: 痛苦(氣喘),1906年後只能閉門寫作.

4. 啓發性: 架構(文學, 回憶錄, 評論, 自傳); 句法(沒完沒了像語言的尼羅河),
   時代切片示範性意義. 把十九世紀,一個不太有張力的時代, 變成一個充滿力量的場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彙
1. 非自主記憶: 陶國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a. 記憶有兩種,一種是自主記憶(voluntary memory) ,一種是非自主記憶(involuntary memory)
b. 自主記憶:是一種強記式的自主活動,記著事情的因果關係、事物的功效。
   自主記憶是屬於我們的理性思辨,幫助我們有效地處理問題。
c. 非自主記憶: 是我們的肉體感受,是不隨意的,例如我們經過草地,遇到剪草,聞到草味,
   我們把這種氣息記憶下來。當我們在對談時,坐在軟綿綿的梳化上,我們的肉體便不自覺地
   把這種軟綿綿的感覺記了下來。將來大家離別了,睹物思人,它們又會全幅重現。
d. 非自主記憶: 藉由身體的感受[觸覺, 味覺, 嗅覺(聽覺,視覺)...等]
   將遺落的記憶(暫時性的遺忘)召喚回來.
   (通感, 聯覺:比如有些人在聽到聲音時,能出現視覺反應。)
e. (暫時性)遺忘: 淡忘, 忘掉(反義:記得,記起), 遺落的記憶, 遺失在角落.

2. 黑夜與蜜蜂法則(尚, 考克多):
a. 蜜蜂的活動不是依賴視力的!蜜蜂視力不好,能識別的顏色有限。
   蜜蜂的嗅覺和觸覺很發達,可以靠感覺感知周圍的世界,並進行交流活動。
   其實蜜蜂喜歡的是黑暗的環境,這樣的環境蜜蜂才會覺得安全舒適。
b. 人類的感官是我們接觸身邊環境的媒介,人類大腦會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
   各樣神經元活動併合成有意義的整體。
   視覺是人類最主要的感受器官之一, 一般的記憶除了照片的回憶外,
   主要是視覺搭配聽覺; 嗅覺、味覺和觸覺比較是身體的記憶.

3. 廢墟概念(緩解鄉愁)
a. 廢墟的內在召喚:劉芸怡(拍攝東德的廢墟)
廢墟乘載著歷史、痕跡、時間的流逝、以及某種鄉愁。
b. 歷史塵埃-劉芸怡個展(關渡美術館 2015.12.18 ~ 2016.02.21)
劉芸怡將廢墟視為記憶承載體、歷史紀念碑以及時空過往的集合。

4. 永恆:(永久或永遠)
是指往往無限或極度長的時間。在古典哲學,永恆的定義為時間之外的存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恆與時間的主題
1. 藉由 "回憶" 將永恆與時間的概念串聯起來.

2. 時間流逝的型態:
a. 外在的老化(新的現實):
   (克服內心的悲傷)已無從改善的, 存在於當前時刻的真實本質裡的不完美.
b. 內在的回憶(重返青春): 他讓整個世界在回憶的片刻裡, 隨著個人的生命過程而一同老去.

3. 時間永恆的型態:
a. 當下的時間: 永恆的流逝(歷史風暴往前推進)
b. 過去就是永恆, 永不再來, 永遠停留在某個時間(凍結).
   (1). 時間性消失了, 產生了特殊的空間(星座空間)
   (2). 過去的時間與空間可以相互置換.
   (3). 回憶經由意識流的狀態到處流竄, 所以過去的永恆就形成了層層交錯的時間/空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憶
1. 古羅馬人把織物稱為 text(文本)
a. 將回憶的全貌視為一個完整的織物
b. 如何編織自己對從前的回憶:
   以(暫時性)遺忘(線索, 線段, 毛線)作為經線(垂直),   回憶作為緯線(水平)交織而成.
c. 真實體驗的事件被侷限在特定的時段內, 對它的回憶如同一小段的毛線, 一小段的文章.
d. 需要參照前後文, 才能更完整的瞭解整體, 整個編織物為何?

2. 記憶對過往的召喚即是對永恆的召喚.

3. 把生命歷程本身當成一個文本, 如何去解讀, 解讀方式為何(移情/當下)

4. 對過去歷史的評價 每個都是自己生命歷程的歷史學家

5.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皆是感受的來源

6. 回憶現場: 個人歷史事件的在場

7. 事件當下無法感受真實, 需事後回憶.

8. 時間長河: 生命歷程(一段時間); 當下: 片刻一小點(小水滴)

9. 回到過去在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它
1. 詩與生活的鴻溝
a. 將詩意融入生活裡
b. 生活即是詩, 詩意的生活.
c. 詩意: 對於現實或想像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用藝術的方式來呈現.
d. 當下的感受: 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每個片刻中顯現: 移情, 同理心.

2. 經歷與回憶
a. 重點不是記憶本身, 而是藉由記憶來喚起曾在的意識狀態.
b. 體驗與回憶的差別.
c. 記憶只是拼圖的一塊, 完成拼圖後, 意義才會完整呈現

3. 幸福
a. 對幸福的渴求
b. 對幸福的辯證(唯物觀點?)
=> 原初的,起先的辛福的永恆回歸.
c. 幸福的歲月是逝去的歲月

4. 相似性(未相同) 以意象浮現.
a. 生活體驗的相似性(移情, 同理心)

5. 回顧歷史
a. 為何要回顧歷史? (反省, 重蹈覆辙, 鑑往知來), 同樣的為何回顧個人的生命歷程?
b. 歷史哲學論綱, 回憶 -> 個人歷史的回顧.

6. 語言
a. 記憶/思考方式受語言影響.(速讀訓練)
b. 數位 / 類比: 語言 / 感官

7. 擬態 (隱喻)
a. 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擬態保護色
b. 植物性生命, 向下紮根
c. 態形式的改變: 從自然到社會(以適應環境作為面具的呈現)

8. 好奇心, 阿諛奉承
a. 生存: 好奇心, 阿諛奉承.
b. 僕傭: 生活觸角的延伸(不需要藉由擬態進入上流社會, 某個同溫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得: 為什麼要尋找普魯斯特的形象?
生命的存在是脆弱易逝的
所以嘗試去尋找有意義的永恆性的存在片刻

時間一直在往前推進
當一個人"回顧自身過往的生命歷程"(回憶)
將化身為歷史天使
對於過往所發生的一切無能為力(無論好壞)

拾起每一段回憶的毛線(織線)
編織自己的文本
召喚永恆的時刻

在生命將盡之時
成為最後的一綹(ㄌㄧㄡˇ)織線
完整了這一織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