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since: 2021-08-24 
update: 2021-08-26

參考: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韋伯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悲劇的誕生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偶像的黃昏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上帝之死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論道德的系譜
- 紀金慶(@soriano1215)• Instagram 
-

1.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2. 移動的批判:康德與馬克思
3. 作為隱喻的建築【典藏版】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紀金慶)

關於《善惡的彼岸》的講述,我大體圍繞三個核心問題進行文本解讀:

▌尼采如何將「求真理的意志」迴轉至「權力意志」?

▌尼采如何以「透視主義」解構「虛無主義」?以及,我們如何從現象學和精神分析的角度來思考尼采思想的開創性。

▌關於主體、意識、自我與自由……等現代文化價值,尼采如何批判?為何抨擊?其意義為何?

⠀⠀⠀⠀⠀⠀⠀⠀⠀⠀
然後,在這最後一講裡,我想小小總結一下尼采哲學對於現代文化最重要的告誡,也就是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陷入「感知群盲」的泥淖?

最後,可能是我自以為最有趣的發現。回顧尼采思想的最終發展,我認為,尼采的哲學其實和佛學有及其相近的思維邏輯。

體悟到這一點的時刻,生命像是弔詭的拐了一個大大的回彎,思維發展的軌跡竟不是如我們想像的沿著直線前進。有時,當你回頭望向那些逝去的時代,其實最不可思議的未來一直都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尼采如何將「求真理的意志」迴轉至「權力意志」?

   1. 求真理的意志
       - 因害怕而產生控制欲(可計算, 可計量).
       - 背後: 求權力(求生存)的意志.
       - 沒有順著生命之流.
       - 虛無主義(形而上, 追求永恆): 不敢過生活, 不敢等待生命給你的東西.
       - 任何宣稱追求真理的東西, 實際上是追求力量(壯大), 追求自己的生存.

   2. 比較:
       - 生存: 生物性, 壓迫性, 以計算(算計)成為標準.
       - 生命: 價值性, 優越性, 高尚, 美感, 精神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尼采如何以「透視主義」解構「虛無主義」?以及,我們如何從現象學和精神分析
     的角度來思考尼采思想的開創性。

   1. 透視主義(Perspectivism)
       - 看到背後的條件; 不看單點, 而看整體的脈絡.

   2. 海德格的視域
       - 真理既遮蔽又開顯
       - 視域不說它是主觀的, 而是實在的; 不去論真與假, 而在於它的強弱.
       - 事物不存在客觀的真或假, 只有與什麽樣的團體在交織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關於主體、意識、自我與自由……等現代文化價值,尼采如何批判?
     為何抨擊?其意義為何?

   1. 只看到單點, 沒看到背後的社會條件.

   2. 傳統的主體觀: 積極, 主動, 理性.

   3. 社會體制希望我們這麼想.

   4. 個人反權威, 反傳統:
       - 針對老師, 家長, 傳統思想, 而不是最大的權威: 資本主義, 政府. 

   5. 個人追求的自由都是社會提供給你的.

   6. 個人的自由只剩下小確幸(只能夠消費), 而不是大的追求.

   7. 反對虛假的主體, 虛假的個體, 虛假的自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尼采與佛學有及其相近的思維邏輯

   1. 佛教精神
       - 主體, 實體都不存在.
       - 概念化自我, 才能在現實裡生活, 只因我們需要恆定的世界.

   2. 比較
       - 佛教價值觀: 去掉執著.
       - 尼采價值觀: 執著; 利用生命熱情中的瞬間的 "價值" 與 "美感" 來對抗虛無主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柄谷行人(心靈工坊文化)
         - 移動的批判:康德與馬克思
         - 作為隱喻的建築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