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23-05-04
update: 2023-05-10
參考:
1. 與點堂
2.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8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10
- Miss Eternal: 社會理論: 古典至當代~8
- Miss Eternal: 拉岡精神分析理論與實務~12
- Miss Eternal: 深度閱讀李歐塔: 為什麼哲學思考~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課程說明
「歷史哲學」這一概念,是以一種與歷史神學體系相對立的探討歷史方式。一般認為肇端於伏爾泰及其啟發的啟蒙運動,隨之而起的,則是近代的理性史學思想。這些啟蒙運動家認為,中世紀帶著啟示和末世圖景的歷史敘事已成過往,「新的歷史」開始了,人類可以藉由自身的理性建構心目中的歷史樣貌,「上帝」不再是一切的指導原則。
自此之後,經由孔德、黑格爾、馬克思、布克哈特、斯賓格勒等哲學家的解釋,歷史的事件與順序之間被賦予了關聯,其背後則隱含著一種終極的意義。過去的神學思想,亦即將基督置於世界中心,世界的歷史是在拯救人類的罪責與死亡;而現代世界對於歷史及其連續性的信仰、認知,則將歷史意識從古典的宇宙論與基督教神學的限制中解放出來。
基督教時代,各民族的命運被當作神的召喚。對於猶太人和基督徒來說,歷史首先意味著等待著上帝救贖,人們對歷史的理解、追問,源於一種以救贖為目的的末世論信仰。然而,當理性與進步的認知,取代了過往的信仰,「等待救贖」的思想,真的從現代歷史中剝離了嗎?
本課程將介紹從啟蒙運動之後的哲學家如何看待歷史的概念,分析各位哲學家對於歷史的看法,而這些哲學家,也同時都對於過去歷史神學體系的救贖觀提出反對意見。布克哈特以「連續性」作為歷史唯一的意義;馬克思以共產黨宣言作為預言,宣告共產主義將拯救整個人類社會,並藉此畫出他對歷史的階段史觀;黑格爾在上帝作為歷史終極目標的前提下,賦予了以「純粹理性」作為指導原則的概念,讓人類的理性思想成為了歷史的主導;而孔德以實證的思維賦予了人類科學意義,革命性地讓現代進步精神成為歷史的推動者⋯⋯諸多的哲學家,也許原意是維護神學,也許是為了反抗,但都在對於歷史的解釋中,增加了對人類理性及科學的信仰。
我們可以說,現代的歷史意義起源於神學,而同樣被東方文化深深浸染,卻又身處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之下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身處的時代,又要依傍什麼視野繼續向前?
本堂課將藉由種種對於歷史哲學與救贖神學之間的論證,探討從現代回望,如何理解過去、走向未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課前問答
在班雅明的歷史哲學論綱裡, 提到了救贖的概念.
救贖在當代的意義為何及如何可能, 希望能夠在老師
一貫精彩的講課裡有所啟發, 期待課程的到來.
課程說明(2023.05.06更新)
班雅明曾指陳,許多歷史學家的任務在於使過去「在場」,然此一觀念是負罪的,而且,極不坦誠。
昭和時代日本,受日蓮宗影響的大戰略思想家石原莞爾指出,人類社會未來走向何方,將由日美最後大決戰給出答案,世界終將由東方日本領導,營造出全球王道樂土。
1989年,冷戰結束,美籍日裔學者福山以某種黑格爾式哲學口吻指出,歷史已然終結,意味著資本主義制度大獲勝利,將持久主控全球而歷史從此凍結,而冷戰時期被編入美國資本主義陣營的台灣,也幾乎同時大幅提升與海峽對岸的關係。跨入本世紀第一年,911事件徹底打碎了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福山亦隨之改口。
二十年過去,國際開始討論美、中是否為了人類的未來,終必有一戰?歷史是否已趨向東昇西降?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是否終將取代幾百年的西方,主導人類歷史?亦有學者表示,東方中國與印度終將領導世界,尤其,中國終將奪回西方霸權主控世界政治經濟之前,中國早已是世界經濟第一的地位。而台灣人呢?似也在愈益焦躁或困惑的氛圍下求索所謂集體共業之命運指向。
「歷史哲學」這一概念,是以一種與「歷史神學」體系相對立的探討歷史方式,一般認為肇端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時期伏爾泰,隨之而起的,則是近代的理性史學思想。對其而言,中世紀帶著啟示和末世圖景的歷史敘事已成過往,「新的歷史」開始了,人類可以藉由自身的理性建構心目中的歷史樣貌,神意或魔術花園不再是一切的指導原則。
自此之後,經由孔德、黑格爾、馬克思、布克哈特、康多塞等哲學家或思想家的解釋,歷史的事件與順序之間被賦予了關聯,其背後卻未能擺脫某種目的論,亦即,主張歷史隱含一終極意義。猶太-基督教式的歷史思想,即將神的啟示置於世界變化的中心,世界的歷史乃在拯救人類的苦難,以及免除對罪責或死亡的迷惑與焦慮;而現代世界對於歷史及其連續性的信仰、認知,則嘗試將歷史意識從古典的宇宙論與基督教神學的限制中解放出來,但是否成功了呢?
讓我們再次徴引班雅明的說法:「救贖乃進步的框限」。他指出西方歷史觀的關鍵特點在於,彌賽亞世界為普世的、完整的現實世界,只有在彌賽亞的領域中,普世歷史才存在。
啟蒙運動之前一千多年的西方,各民族的命運被當作神的召喚。對於猶太人和基督徒來說,歷史意味著認定人間社會的每一樁事情不單純了,都象徵著神的深意,求索這深意就能減低人間的受苦與社會的慌亂。人們對歷史的理解、追問,源於一種神可以垂憐人間眾多苦難的信念,一種末世論信仰。然而,當理性與進步的「現代性」認知,取代了過往的信仰,「等待救贖」的思想,真的從現代歷史中剝離了嗎?這種「現代性」狀況,是以哪些歷史觀的預設作為條件或背景呢?
本課程將介紹啟蒙運動之前與之後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如何看待歷史的概念,他們對於過去歷史神學體系的救贖觀提出各類詮譯或修正。如布克哈特以「連續性」作為歷史唯一的意義;馬克思以共產黨宣言作為一種先知預言,宣告共產主義將拯救整個人類社會,並藉此畫出他對歷史的階段史觀;黑格爾在設定歷史終極目標的理性前提下,主張「絕對精神」終將實現其自身,而這精神的背後有神啟的支撐;孔德以實證哲學賦予了人類歷史以科學意義,進一步拓深啟蒙時代的進步觀,⋯⋯尼采則以敵基督的決絕之姿,強調回到基督教世界前的希臘哲學之道,也就是某種永恒復歸之道,一種自然律導引的時間繞軸。以上諸多的哲學家或思想家,為了思索苦難人間終將走向何方,研究指出各種歷史終局,亦使理所當然活在「現代性」之下的當代人,對於歷史的理解豐厚了人類理性以外的更多可能。
本課程將藉由倒敘方式,探察對種種人類歷史方向之求索,及其與救贖宗教之間的論證。由當下回望現代與其過往,只為了因應不同之姿態(被)擲入未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課程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備註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