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since: 2021-08-27
update: 2021-09-16
參考:
1. 現象學四講 - 與點堂
2. PHED遛哲學-現象學系列 - YouTube
3.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1: 胡塞爾
4.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2: 海德格
5.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3: 梅洛龐帝
6.
- 存在與虛無 - 三民網路書店
- 博客來-嘔吐
- 異鄉人 - 三民網路書店
- 博客來-復活
- 博客來-瘟疫
- 博客來-馬庫色─馬庫色及其批判理論(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沙特:存在主義的現象學進路
A. 開場
1. 受海德格影響: "存有與時間"
2. 沙特: "存在與虛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論證一: 存在即時間
1. 真實中的非同一性: 眼前的世界與自己(無論物質或精神上), 沒有一分一秒是都一樣的.
2. 語言中的同一性: 我在時間中老去.
3. 因為人是有時間維度的存在, 會把變化的事物組織起來, 看成同一個連續性序列的變化.
4. 時間維度構成了我們眼下所看到的世界所有的現象.
5. 理解存在的關鍵點是我們的時間感, 時間感不同, 理解存在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
6. 文化批判
- 時間最早是日晷(太陽的投影), 由太陽在天體上的相對空間所產生.
- 人類歷史, 約從14世紀修道院才有日晷, 沙漏與鐘錶的計時.
- 工業革命開始, 工業化將農民的身體時間感轉成工人的鐘錶時間, 以約定共同的計時.
- 鐘錶時間就是生產線, 身體感與時間感再也不需要仰賴太陽.
- 讓你覺得時間是機械化, 量化的方式, 有助於資本主義的穩定生產.
- 400年來打造的時間感, 因為是量化的, 而且認為量化是客觀的, 因而我們對
存有的理解也是客觀跟量化的才是真實.
- 時間就是金錢: 時間被量化了, 因而是生產線的時間.
- 現代都會的工業時間是由人為設計出來的.
7. 最切身的時間感: 數十年如一日, 因為沒有太多的變化內容.
8. 一般的時間感並不是量化的(而是一坨一坨的), 並而是跟生命經歷有關.
9. 真正的時間感比較像農業, 有春夏秋冬(四季不等長), 有成住壞空.
10. 時間會帶動我們存有的感覺, 也會帶動你對眼前世界的理解與對自己生命的理解.
11. 時間比較像花朵, 從種子開花再腐敗的結果.
12. 存在是由時間所給出, 就某個意義上來講時間是不存在的(客觀上來講).
13. 有人類才有時間感, 人類就是時間維度的存有.
14. 就宇宙而言, 並不存在客觀的時間維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論證二: 存在即虛無
1. 時間是不存在的, 因為我們預設了某種時間, 存在才叫做存在.
2. 在時間的序列中, 我們才將一個東西歸為同一的.
3. 如果時間是虛設的, 一拉開後, 所有的東西是散列的.
4. 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存在, 我們所以為的這個世界是虛無的.
5. 罩上一個時間的框架後, 外面都是實體, 而你是主體, 儘管每一刻都在變化.
6. 存在的真正樣貌是虛無一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論證三: 一切實在與虛無的根源就是我
1. 我 - 理解這個世界的人, 創造了一個舞台.
2. 我們是有能力發動虛無能力的精神體.
3. 我們被降生在一個荒謬的世界.
4. 我們虛造了一個在時間流當中, 在千變萬化中的我自己.
5. 海德格(本真死亡): 向死存有, 意義上的死亡.
- 以前牽掛的東西, 雖然形體還在, 但已經崩塌, 不再有意義與嚮往.
6. 表象背後無所謂的本質, 那也無所謂表象不表象了, 這個世界就是你看上去的那個樣子.
7. 我是發動虛無感的主體, 因為我們虛設了時間, 以至於虛設了存在.
8. 天地之間一切都在流轉變化, 如果意義的眼光沒有打進去的話, 它形同虛無.
9. 存在主義的起點
- 沙特從 "本真死亡" 切入談起.
- 假設這個世界不再對你出現意義的話, 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10. 卡繆: 異鄉人
- 人是唯一有意義有靈魂的動物, 卻降生在一個荒謬的世界.
- 無論有靈魂或沒有靈魂這個範疇套不到這個世界裡, 所以人是荒謬的.
- 人降生在這個世界裡頭, 沒有意義包裹, 任何意義都是社會打造出來的.
- 你終究是個體, 你死了一切就關閉就沒了. 所有的意義還是你自己的意義.
- 你終究還是個異鄉人, 你所經營的意義的宇宙還是你自己的宇宙.
11. 談哲學如同人活者, 都是在談(問)價值與信念的問題.
12. 存在主義
- 萬物自身而言無所謂意義,價值與信念, 它不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客觀東西.
是我們硬是打造上去的東西.
- 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 (亦即: 生存還是毀滅, 活下去還是了斷)
=> 活著本身沒有意義, 然而我願意去做些什麽.
- 人活著就是追求價值, 信念與意義, 但這些是不存在的, 某個意義下是虛無的.
- 活者不就是徒勞嗎? 自己設了一個遊戲, 自己在裡面玩.
- 活著的價值是什麼? 像"薛佛西斯"這樣活著還有沒有意義? 值得活嗎?
- 又回到尼采的虛無主義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存在主義的邏輯
1. 虛無(海德格: 形上學是什麽)
- No-thing / Not-thing
- 非物, 非存在, 非存有者.
- 但是價值, 意義, 信念都是這個意義下的虛無.
- 虛無感: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由一堆價值, 意義, 信念所結構起來的.
但這可能才是表面的, 因為你是你, 世界是世界, 它是被加上去的
2. 沙特: 存在與虛無的二大範疇
- Being-in-itself
在他自己自身的存在: 自體存在 /自在 (or 在己存在)
- Being-for-itself
為了自己而存在: 自覺存在 /為己存在 (or 自為的存在 / 自為)
3. "在己存在", "為己存在" 原本來自黑格爾的概念.
4. 黑格爾 "精神現象學"
- 任何的理念與概念一開始本來是 in-itself (自以為)
- 如何證明? 必須經由 for-itself 的過程:
自我肯定一定要經由創作, 產生出一個非我的東西.
- 已做的完成之後, 成為現實的東西(in-itself), 我仍然認為現實中的東西
不足以表達我的所有, 所以必須再從現在已有的(in and for-itself), 往前走,
進入到下一個循環.(物化)
5. 精神辯證法
- 不斷地從 in-myself 變成 for-myself, 落實到一個階段後, 必須再往前走.
- 傳統上稱為: "正反合" 的運動, 辯證法.
- ex: 革命, 還沒實現時, 感覺都很純粹, 很理想(in-itself), 落實後(for-itself)(正),
這個 for 當下就變成 in (現代式)(有反產生) 了, 然後再往前走(合).
6. 沙特的方式為正反, 正反 .... (不斷地修改)
7. 黑格爾: 在講述精神的歷史
- 我們先有了對於世界的想法 (in-itself), 再讓所思所想表現出來說出來 (for-itself),
接著, 在與外面的現實核對看看, 然後再修改.
- 應該是觀念論者, 卻被視為孜孜不倦的實證主義者.
8. 沙特的創意
- 表面上用的是黑格爾的範疇, 但實際上是海格德的內容.
- 物質性的存在: 物質的世界, 純粹的 in-itself, 無法自我作決定.
- 生靈的存在: for-itself, 有精神實體的人類, 可以自我決定.
(永遠不滿足於現況, 會往前再超越自己)
- 我們具有把現實的東西架空的能力, 亦即 for-itself, 以及虛無.
- 世界是存在的, 而一般存在的東西是 in-itself, 無法自行決定自己,
沒有自由, 是實存的.
- 人是 for-itself, 是一個會去永恆超越的自己, 會覺得現實所擁有的,
手上的東西是不夠的, 會否定掉所有的東西. 因而人歸屬在虛無這個範疇裡.
- in-itself: 物的世界, 任何現實的, 落實的體制.
- for-itself: "有心"人
- 人在大部分的時候要很物化, 才有現實感, 因為社會需要體制.
9. 所有已落實的都不叫做理想, 不夠存粹, 有一種否定的力量, 需要不斷往前走.
10. 二戰過後 1940 ~ 1950
- 法國的存在主義崛起(塞納左岸以沙特,卡繆為首);
美國則為實證主義與批判理論(流亡的知識份子).
- 進入冷戰時期, 戰後經濟力的組織方式為大量生產, 達到早期資本主義的高峰,
全球的擴張.
- 物資: 由軍備競賽轉而將大量軍工業物資投入民間以經濟為主的國力競賽.
- 人: 從軍隊模式轉化而來, 將人投入生產, 投入陣列裡, 每個人都是個體轉換成編號.
- 人的進步也是人的萎縮, 人開始被編制化, 個人不再重要, 而是所執行的功能.
- 人將全身心靈丟到生產線裡. 白天工作生產, 晚上下班消費也帶動生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解決 "物化" 與 "商品化" 的問題
1. 自欺現象: 對應到 "物化"與"商品化".
2. 以現實體制為標準, 人要社會化就必需要 "物化" 或 "商品化".
3. 人進入到編制裡, 被 "物化" 與 "商品化"了. 勞力, 創作都成了商品;
有用與無用背後說的是有效益無效益.
4. 終究人是虛無的, 不管社會符號, 社會階層, 終究都無法代表你.
5. 前現代: 區別於現實利益而更真實追求的內容物, ex: 佛家, 儒家, 基督教.
6. 現代: 上帝/傳統價值已死的年代, 尊重自由跟個體.
7. 人生絕對不只是這樣, 開出一個空間來, 我不能回答你是什麼, 我只能回答:
你只能 for-yourself.
8. 現實的物化與商品化不能代表你, 總是會超越出去, 把現實騰空, 虛空化.
9. 眼前的社會與世界無所謂有意義或沒意義, 給予意義價值與信念的都是你(行動者).
10. 這個世界不為任何人而誕生, 因為沒有上帝了, 沒有第三個階段 in and for-itself,
永遠在 in 與 for 這二者掙扎之中.
11. 你對社會所有的設想, 賦予它意義價值與信念都是空的, 因為它們本來就非物, 是虛無.
12. 從此走出兩條路:
- 自欺: 實證主義: 大量走向科學化的看待事情的方式.
- 真誠: 從現象學到存在主義的發展: 意義價值與信念本來都是虛無的,
但這就是你之所以是你的關鍵所在.
- 意義價值與信念都是 not-thing, 它不是物, 終究並非存在者,
而人之所以有靈性就是在於他可以為這種東西而死.
- 人超越世界的根基, 正在於我們把所有現實的東西可架空.
架空騰出來了, 才可以創造價值.
- 而實證主義沒有搞清楚, 人不是物質的, 而放棄了虛無的能力,
把自己物化, 商品化了, 才是真正的虛無主義, 屈服於現實的自欺.
13. 大喊荒謬, 因為當時大部分這個社會的遊戲玩法, 看不到人生是荒謬的.
14. 孤獨: 人與人不只是孤獨, 他降生到這個世界, 就是個異鄉人,
一輩子做的事就是薛西弗斯的神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備註
1. 德希達
- 解構不是消除法, 解構反而是增生, 在字裡行間玩出很多東西出來.
- 解構消融了邊界框架,而增生出原本看不見的.
2. 政治上的列寧主義: 只要是落實的政治, 都覺得它不夠完備, 有所欠缺.
3. 只要是哲學, 從來都是跟現實利益與追求唱反調的.
4. 沙特文筆不佳, 但善於描寫人物, 建議閱讀:
- 沙特: 嘔吐, 波特萊爾, 繁花聖母
- 卡繆: 異鄉人
- 杜斯妥也夫斯基: 復活
5. 行動過程就是自覺存在,我要展現自己的意義。
而虛無就是即便這個意義是虛無的,我也要行動。
6. 在存在主義中, 文筆與思辨能力最強的是西蒙·波娃.
7. 沙特與卡繆的決裂
- 沙特: 家世好, 受高等教育, 反自欺的資本主義, 後來卻轉向馬克思的共產主義.
- 卡繆: 貧苦的鄉下人, 特有的蒼傷感, 實在感, 反對共產主義, 亦是文壇裡的異鄉人.
曾參與多次抗爭, 有豐富的社會歷練, 意識到不能只是用抽象的概念來看待理念.
8. 卡繆才真正完成了存在主義, 然而他卻拒絕成為存在主義.
9. 卡繆
- 即使注定會輸, 但總要做些什麼, 這就是我唯一對抗虛無的方式.
- 我知道一切終歸沒有意義, 但我還是站在這裡, 頂在這裡.
如同薛西弗斯般, 然而我還是要把石頭推上去.
- 回應: 上帝已死之後, 以及虛無主義的問題, 人如何對抗虛無: 接受它擔下它.
對此稱之為責任與自由.
- 這就是我理解到生命的虛無後的回應, 因為這就是我的責任.
(責任:responsibility 的動詞:response 就是回應)
- 我這個異鄉人, 在這個非我故土的地方, 要建立我的家園(建立意義, 建立方向,
我要做什麼) 儘管我知道它終歸虛無. 在這個意義上才稱為自由, 自由是與責任
連結在一起的.
10. 在存在主義裡, 有意義無意義不是從結果來看的, 而是從願意開始動起來的過程本身上.
11. 存在主義有特別的孤寂感: 我知道終究是虛無, 徒勞的, 然而還是要做.
(讓人感到動容的精神)
12. 沙特: 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
- 人是沒有所謂本質的, 如果要說有的話, 就是虛無化的能力.
而虛無化的能力, 應該當成積極的肯定, 因為可以跟現實說: 不, 不只是這樣.
13. 存在主義第一要義: 存在先於本質
- 人先活下來, 然後跟現實碰觸, 在這裡找到一個自己定義自己的方式.
- 所以存在先於本質. 甚至沒有所謂的本質, 你做了什麼, 你改變了什麼, 這就是你.
要有什麼樣的本質, 得由你自己去打造.
14. 西蒙·波娃: 第二性
- 要把權力奪回來, 讓自己來定義自己.
15. 交互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
- 1911: 胡賽爾(堅持主體性)
- 脫離個體的主體性, "我" 不再是出發點, 這個主體性就是意向性.
- 最清楚的意識是連結我跟世界的意向性.
16. 海德格: Being-with
- 我們一開始就與他人共在.
17. 海德格: 前理解
- 理解之前還有一種理解; 一個人對自己的理解並不是最清楚的.
- 你所以為的理解並不是你的理解, 你活在某個傳統當中(甚至不需要溝通, 而會有
共感, 共鳴), 你的家庭, 歷史, 文化, 比你自己的理解還要更先.(此時尚不會意識到
自己的主體性)
18. 海德格: 主體際性(同交互主體性)
- 我們早就活在共同氛圍當中了, 直到後來吵架(價值觀不同)分出來才叫做主體.
- 我們活在一個超越主體性, 共同存有的視域裡, 當從視域跳出時, 你才是主體(個體).
19. 沙特: 人與人之間, 互為財, 想辦法把對方物化定下來, 自己才能自由.
像是戴著一副梅杜莎的眼睛, 把對方固定下來.
20. 舒茲(Alfred Schutz): 現象社會學 (以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
-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 world (生活世界結構)
- 接納科學與主體
21. 台灣當前處境
- 目前我們面對的現實是資本主義威權, 剛好扣合 1940 年起沙特的概念, 並且
存在主義與後現代思潮才剛剛要發酵.
- 對於理性, 主體, 自由, 甚至啟蒙的概念都還在談.
- 而當代歐陸哲學已經對: 理性, 主體, 自由產生質疑.
22. 沙特: 波特萊爾
- 描寫失敗的英雄.
- 在早期資本主義, 需要成就卻遇到物化與商品化的問題.
23. (參考)迴異於當代的成功學
- 沙特的存在主義顯然回到了現象學從胡塞爾開始企圖突破的二元對立,所以
甚至沙特在 1980 的訪談自己都說自己:「企圖建立起來的那套人學是一個
失敗的觀念,而人類的處境都包含著這種本質上的失敗。」
- 但沙特哲學的失敗觀點的確點出了現代人不斷追求自我與他人的對立所必然
面對的虛無感與失敗。
- 或許沙特的哲學建樹是失敗的,但在時代的反面,他的哲學現象學描述了
現代人自我失敗的現象。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since: 2021-08-24
update: 2021-08-26
參考: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韋伯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悲劇的誕生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偶像的黃昏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上帝之死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論道德的系譜
- 紀金慶(@soriano1215)• Instagram
-
1.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2. 移動的批判:康德與馬克思
3. 作為隱喻的建築【典藏版】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紀金慶)
關於《善惡的彼岸》的講述,我大體圍繞三個核心問題進行文本解讀:
▌尼采如何將「求真理的意志」迴轉至「權力意志」?
▌尼采如何以「透視主義」解構「虛無主義」?以及,我們如何從現象學和精神分析的角度來思考尼采思想的開創性。
▌關於主體、意識、自我與自由……等現代文化價值,尼采如何批判?為何抨擊?其意義為何?
⠀⠀⠀⠀⠀⠀⠀⠀⠀⠀
然後,在這最後一講裡,我想小小總結一下尼采哲學對於現代文化最重要的告誡,也就是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陷入「感知群盲」的泥淖?
最後,可能是我自以為最有趣的發現。回顧尼采思想的最終發展,我認為,尼采的哲學其實和佛學有及其相近的思維邏輯。
體悟到這一點的時刻,生命像是弔詭的拐了一個大大的回彎,思維發展的軌跡竟不是如我們想像的沿著直線前進。有時,當你回頭望向那些逝去的時代,其實最不可思議的未來一直都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尼采如何將「求真理的意志」迴轉至「權力意志」?
1. 求真理的意志
- 因害怕而產生控制欲(可計算, 可計量).
- 背後: 求權力(求生存)的意志.
- 沒有順著生命之流.
- 虛無主義(形而上, 追求永恆): 不敢過生活, 不敢等待生命給你的東西.
- 任何宣稱追求真理的東西, 實際上是追求力量(壯大), 追求自己的生存.
2. 比較:
- 生存: 生物性, 壓迫性, 以計算(算計)成為標準.
- 生命: 價值性, 優越性, 高尚, 美感, 精神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尼采如何以「透視主義」解構「虛無主義」?以及,我們如何從現象學和精神分析
的角度來思考尼采思想的開創性。
1. 透視主義(Perspectivism)
- 看到背後的條件; 不看單點, 而看整體的脈絡.
2. 海德格的視域
- 真理既遮蔽又開顯
- 視域不說它是主觀的, 而是實在的; 不去論真與假, 而在於它的強弱.
- 事物不存在客觀的真或假, 只有與什麽樣的團體在交織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關於主體、意識、自我與自由……等現代文化價值,尼采如何批判?
為何抨擊?其意義為何?
1. 只看到單點, 沒看到背後的社會條件.
2. 傳統的主體觀: 積極, 主動, 理性.
3. 社會體制希望我們這麼想.
4. 個人反權威, 反傳統:
- 針對老師, 家長, 傳統思想, 而不是最大的權威: 資本主義, 政府.
5. 個人追求的自由都是社會提供給你的.
6. 個人的自由只剩下小確幸(只能夠消費), 而不是大的追求.
7. 反對虛假的主體, 虛假的個體, 虛假的自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尼采與佛學有及其相近的思維邏輯
1. 佛教精神
- 主體, 實體都不存在.
- 概念化自我, 才能在現實裡生活, 只因我們需要恆定的世界.
2. 比較
- 佛教價值觀: 去掉執著.
- 尼采價值觀: 執著; 利用生命熱情中的瞬間的 "價值" 與 "美感" 來對抗虛無主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柄谷行人(心靈工坊文化)
- 移動的批判:康德與馬克思
- 作為隱喻的建築
2.
當代西方思潮的源起與激盪: 第一講
since: 2021.08.24
update: 2021.08.25
參考:
1. 2021藝集講堂 | 葉浩:【當代西方思潮的源起與激盪】
2. 奧古斯丁 - 懺悔錄
3. 盧梭 - 懺悔錄
4. 約翰.彌爾自傳
5. 瞧,這個人:人如何成其所是【詳注精裝本】
6. 卡爾維諾 - 為什麼讀經典
7. 西方四文化
8. 現代心靈
9.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本自傳與西方文明的來時路
A. 【課程介紹】
這門課從奧古斯丁、盧梭、約翰彌爾、尼采四位哲人的自傳來解讀他們的思想如何繼受並重塑上述四文化,並將焦點置於他們如何採取自傳的書寫來一方面剖析人性、深入內在世界,一方面藉此批判傳統的壓迫與社會的不義,從而指向如何恢復本真自我的可能,重建個人與自己、他人、世界的關係並熱愛生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葉浩: 【哲學自傳與自傳哲學】
哲學的書寫方式並非自古以來即是以邏輯推理的方式來進行,且兩千多年來不乏有人對理性論證提出了挑戰。或許柏拉圖本人深諳此道,才選擇了對話錄作為書寫方式,讓蘇格拉底為主角的對話得以流傳至今。但今日,在科學語言持續主導各學門的情況底下,哲學書寫雖然有一群極力捍衛以清楚文字來表達的人,亦有一群逐漸採取符號、數字以及公式來表述各種命題的學者,讓哲學逐漸成了一小群人之間的語言遊戲。
我向來對於不同形式的書寫與哲學論證方式深感興趣,也因此在過去幾年尤其在意討論修辭、隱喻、詩歌乃至小說、神話和其他形式來進行哲學思考的方式。
明天是第一堂課,我將從自傳如何在十八世紀初因為萊布尼茲的一封信而逐漸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文類開始談起,提供一些關於這一種文類怎麼被賦予了關於時代精神的歷史背景,然後逐步介紹哲學與自傳之間的關聯,以及不同的哲學家如何理解這一種文類可扮演的論證功能。
有趣的是,尼采曾大聲疾呼:人生不是一個論述或命題的展現。然而,奧古斯丁把整個人生當作人性中的原罪與上帝救恩之見證,盧梭則認為現代文明才是導致人類墮落的罪魁禍首,因此必須予以批判並重塑現代公民精神。約翰彌爾更是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場對父執輩的道德心理學理論的反駁,且是立足於真正的科學證據之上。至於反對上述三者的尼采本人,則靠自傳的書寫來落實他所謂的人生即一場自我創作,一個藝術品的打造過程,且有人活著如壯烈的史詩,有人則不如冗長乏味的文章中的一句重複的話,刪掉也不足惜!
四位哲學家的自傳分別代表了見證上帝、批判社會、科學論證、創作生命故事的書寫,且各自對人如何當一個塵世中的寄居者、現代公民、道德科學家、人生藝術家有深刻的想法。更重要的是,這四種身份也與支撐西方文明四大支柱—關於神聖、共善、真理、藝術的追求—密不可分。
當然,自傳書寫涉及了內在對話以及自我認識的過程,也因此最接近蘇德拉底的人生反思和柏拉圖選擇的哲學書寫方式。另一方面,也正如當代人們認為邏輯論證或科學實驗才能得出具有普世性與客觀性的真理,從奧古斯丁開始的自傳書寫其實也預設了一種普世性,亦即:我的人生困境(罪與意志力薄弱)也是其他人的人生困境。這一種「人皆如此」的共通人性預設一直暗地裡支撐著西方哲學和道德與政治思想的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為什麼要讀經典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現象學四講 3: 梅洛龐帝
since: 2021-08-21
update: 2021-08-23
參考:
1. 現象學四講 - 與點堂
2. PHED遛哲學-現象學系列 - YouTube
3.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1: 胡塞爾
4.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2: 海德格
5.
- 唐・伊德|如何用海德格來談當代的技術哲學?
- 博客來-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
- 氣的樂章:氣與經絡的科學解釋,中醫與人體的和諧之舞
- 博客來-海德格爾的根︰尼采、國家社會主義和希臘人
- PHEDO遛哲學 #梅洛龐蒂:《眼與心》主講:紀金慶
- 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 三民網路書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梅洛龐帝:身體與知覺場現象學
A. 開場
1. 現象學關鍵字眼
- 胡賽爾:意識
- 海德格: 存有(眼鏡沒有壞掉前, 你意識不到它)
- 梅洛龐帝: 身體(知覺,感覺,感受)
2. 梅洛龐帝: 法國人, 挑戰量化的科學.
3. 現象學的預設
- 生活是一團的知覺, 一開始是主客不分的, 沒有特定的意識對象, 是一個知覺場.
- 生活的知覺場是一個主客不分的世界. 感受的呈現是融入的, 大部分是渾渾噩噩的知覺.
4. 知覺場
- 不是因為你有眼睛你才看見; 而是因為你看見了, 你才有眼睛.
- 不是因為你有手你才可以觸碰; 而是因為你觸碰了, 你才有手.
- 因為看見了, 才有被看見的東西跟我的眼睛. 看東西不只是眼睛, 還包括感受以及氛圍.
- (心得): 有一個看見(視覺現象)發生了, 才有(被區分出)被看見之物與觀看者.
- (心得): 有一個觸碰(觸碰現象)發生了, 才有(被區分出)被觸碰之物與觸碰者.
- (心得): 先有存在發生了, 才有此岸(生)與彼岸(死).
5. 人是在一個充滿生命的知覺場裡
- 先感覺, 你才是一個能感覺的人.
- 先看見, 你才是一個有眼睛的人.
- 先知覺, 而後才有知覺主體.
=> 分化知覺: 在知覺裡頭, 有被知覺的對象, 與能夠進行知覺的我.
6. 回到一開始最初的現場
- 經驗一開始並沒有分得一清二楚, 是我們用概念把它分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從身體與知覺場分出的三個概念
我們的知覺並不在體表之內, 反對量化, 反實體觀
1. 我們的知覺並不在體表之內
- 感覺不是只限於體表之內, 還包含了科技的延伸物也是你的知覺場的配件.
2. 你的知覺場決定你的身體: 你的知覺場延伸到哪裡, 你的身體感就在哪裡.ex: 開車, 拐杖.
3. 唐・伊德(Don Ihde)延伸了梅洛龐帝的命題.
4. 知覺場先有了, 才有知覺現象出現, 與此同時我們是知覺的接受端或發送端.
5. 我們不是所有知覺與感覺的發動者. 身體只是接受端, 載點.
6. 比較:
- 海德格: 我理解到哪裡, 我的世界就開顯到哪裡, 我就在什麼樣的地方存在.
- 梅洛龐帝: 我領受到哪裡, 感受到哪裡, 我就在什麼世界裡頭.
7. 佛教的 "識": 對應胡賽爾的 "意識".
8. 東方(老莊思想)的氣: (氣氛, 氛圍, 靈動)
- 看不見摸不找, 但感受得到. (不好捉摸, 但如實存在)
9. 栗山茂久
-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
- 語言會帶動身體的知覺..
- 當我們觸摸一樣東西的時候, 我們會感知到什麼, 很大的程度決定於
我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觸摸.
10. 你知覺一個東西, 取決於你背後的框架什麼.
11. 莊子:
- 天道篇(寓言)
- 口不能言傳; 得之於心, 應之於手.
12. 反對量化
- 事物本來不是如此, 刻意予以量化, 還是不精準.
13. 王唯工
- 氣的樂章(醫學)
- 氣: 事物之間的共振關係.
14. 古代: 小醫醫病, 大醫救國
15. 反實體觀
- 反過來, 從功能性去看.
- 反勻稱的客觀座標.
- 用整體論來看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備註
1. 海德格與納粹事件的關係:
書籍: 海德格爾的根︰尼采、國家社會主義和希臘人
2. 梅洛龐帝入門推薦書籍:
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3. 道家 "修真圖" 的知覺場.
4. 詮釋學主要是閱讀的文化.
5. 董啟章: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6. 愛因斯坦: 物體的重力會告訴空間應該怎麼彎曲.
7. 空間與時間已經變成變數了, 不再是固定的. 沒有均稱的時間與空間.
8. 我們眼前的世界, 宇宙實際上是坑坑疤疤的.
9. 純粹量化的想法是在均稱的空間裡.
10. 前衛的思想可能要經過幾個世紀後, 才會變成現實.
11. 距今400年前的實證主義與效益主義, 至今仍然是宰制我們生活的思考模型.
12. 400年前啟蒙的理想, 到今日變成關住我們的牢籠.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哲學之路: 尼采: 論道德的系譜
since: 2021-08-18
update: 2021-08-19
參考: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韋伯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悲劇的誕生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偶像的黃昏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上帝之死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紀金慶(@soriano1215)• Instagram
-
1. 博客來-論道德的系譜:一本論戰著作【詳注精裝本】
2. 精神政治學(簡體書) - 三民網路書店
3. 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簡體書) - 三民網路書店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紀金慶)
我們將談論尼采《論道德系譜學》的幾個要點:
▌道德的起源與奴隸道德的逆襲
▌良知的變質與靈魂、主體的誕生
▌權力意志與系譜學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道德的起源與奴隸道德的逆襲
1. 希臘時代道德(好, 善)的本源
- 主人的優越感.
- 用來區別貴賤的價值觀.
- 道德的起因可能是非道德的.
2. 主人道德 v.s. 奴隸道德
- 創造的道德(I Want) v.s. 牽制一切(No)
- 猛獸: 強者走向遠方, 追求力量.
- 家畜: 弱者沒有遠方, 只有當下的現實, 追求安定. 在乎誰侵害了我的利益.
3. 奴隸道德的根源
- 怨恨, 無法改變現實就改變心態.
- 奴隸嚮往在另外一個世界裡, 自己變成主人.
4. 效益
- 奴隸的思維.
- 工業革命之後, 才出現效益主義.
- 非關效益, 但是有價值的東西: 美、感動、親情、友情.
5. 當代反思
- 人本位與效益主義是現代的神話.
- 現在人支持的道德是一種奴隸的道德, 沒有美感.
- 現代文化處在道德演化的最後階段, 未來的人可能更乖巧, 更溫和,
也更怕踩到別人的底線, 因而也更加平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良知的變質與靈魂、主體的誕生
1. 良知是由早期的債務關係發展而來.
2. 主體感造成了 "自我的規訓".
3.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
4. 查爾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權力意志與系譜學原理
1. 一切都是流變的, 生命在追求力量感.
2. 歷史是偶然的碰撞產生的, 之後才去詮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備註
1.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現象學四講 2: 海德格
since: 2021-08-15
update: 2021-08-18
參考:
1. 現象學四講 - 與點堂
2. PHED遛哲學-現象學系列 - YouTube
3.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1: 胡塞爾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德格: 詮釋性現象學轉向
A. 開場與關懷
1. 海德格哲學特點:
- 20世紀最重要的歐陸哲學家.
- 成長背景: 神學 + 鄉土草根.
- 相關閱讀: 高達美, 德希達, 傅柯, 沙特.
- 類似東方哲學, 需要用心去感受, 不刻意強調邏輯與嚴謹.
- 教學(能言善道)與寫作(類似老莊哲學).
- 非形上學家, 解構形上學並試圖摧毀之.
2. 形上學(Meta-physics):
- physics: (希臘)一切自然而然的東西.(以至於理所當然)
- Meta: 後設, (古代)基礎, 後退一步的結構條件.(稱之為形而上)
- 看不見摸不著, 但經由推論分析它必然存在, 不然世間的秩序無法成立.
3. 哲學的終結: The End, 目的地, 完成.
- 我們進入了一個哲學終結的時代.
- 哲學的本質: 形上學, 形上學已完成它的時代任務.
- 這個時代之所以不再需要哲學與形上學是因為:
要隱藏起來, 因爲我們進入了更深的形上學裡.
- 表面上是科學在執政, 真正的操控者是形上學.
- 我們每個人根深柢固地認為某些東西才叫做理性(量化與數據化), 其它都叫做主觀.
- 我們活在一個形上學已經完成的時代(數學,量化已經進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骨髓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與胡賽爾的差異
1. 用 "存在" 取代意識流.
- 胡賽爾: 意識流, 能識(Noesis)與所識(Noema).
- 存在沒有 "主體" 或 "意識" 的感覺.
- 存在給出了, 你接受到了, 就覺得那個東西存在了.
- 存在給出了, 你沒有接收到, 就認為那個東西是虛無的.
- 存在給出了一個眼前存在的世界, 同時我是感知這個存在的這個人.
2. 關鍵字:
- 胡賽爾: 意識.
- 海德格: 領會/領悟/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解構形上學
1. 現象學: 先將形上學的預設放下來, 不假設形上學是對的, 而直接問你看到了什麼?
2. 哲學是科學之母: 科學並不反對形上學, 亦是形上學的模型,
科學是現在的皇帝, 哲學是太上皇.
3. 過去400年來, 現代世界萎縮成量化的格式, 數學(科學與計算)被認為是世界的客觀本質,
因此用數學化來描述眼前的世界與人我關係, 其餘的被稱為多元尊重與包容.
4. 存在一開始就給出了, 存在已經在此了, 並沒有現象學的現象背後的世界.
(沒有形上學的二層式的世界觀)
5. 存有早就在此了, 依照每個專業的不同, 生命所需的不同, 以及在何種情境下,
特別關注某個重點.
6. 世界早就存在了, 科學家, 建築師, 仲介商, 藝術家, 宗教家,
依照各種不同的角度(傳統文化, 歷史情境), 有不同看待眼前世界的角度.
7. 1930年, 形上學討論: (進行形上學的思考)
- physics: 在一切自然而然的東西, 以至於理所當然的東西.
- 從只緣身在此山中跳出, 看清楚整個結構, 才發現一切自然而然的東西
是在某個預設條件下才出現.
- 從預設後退一步(後設), 走出來看穿它.
- 一個看穿它的人, 也許可以更動它的前提條件, 更動後再回去看,
也許事情不再是如此了.
8. 只有一個存在, 依照不同角度而異. 在山裡, 橫看成嶺, 側成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技術詞彙
1. 人(此有): 在這裡的存有. 存有在此.
- Sein: 存有/存在
- Da: Here,There
- Dasein: 此在 / 此有
2. 視域:
- 視域/地平線: Da / Horizon
- 我是一個視角, 我關注什麼, 就像是水經由不同的水龍頭而成形.
- 依照不同的生命情懷, 存有就展現了不一樣的東西.
- 存有經由我這個通道開顯出來.
- 流變不拘的存在之流, 經過我們, 依照我們不同的心靈, 折射出不同的角度.
3. 框架:
- 看待世界的框架, 會導致什麼東西等同不存在(視而不見), 什麼東西是必然存在的.
4. 在世存有 / 存有在世: Being-in-the-world
- 人: 在此的存在. "此"為一個視域的打開, 在此視域有一個世界展開.
- 存有依照我這個視角, 這個通道而打開一個世界.
- 這個世界通過我這個有色眼鏡, 自然呈現出某種樣貌出來.
- 多元概念: 取消特定看待世界的方式才是唯一的, 本質的世界觀.
- 後現代: 我們有對這個世界各種多元差異的視角, 而且大家必須要平盤,
因為我們在乎的點不一樣.
- 你是什麼樣的人, 就怎麼看待世界; 同理你怎麼看待世界, 就顯示你是什麼樣的人
(背後想事情的框架).
5. given: 被拋/被丟擲的世界
- 你一開始就被丟棄在世界裡, 長成目前的樣子, 以至於這個世界對你而言是
理所當然, 符合各種前題條件.
6. 良知: (所有知的匯聚/真摯的情感)
- 內心有一個聲音在召喚, 目前的生活已經無感, 再這樣下去生命已失去力量.
- 當召喚來的時候, 某個生命的良知, 洞見浮現時, 人必須決斷.
(必須跳到別的地方, 以免持續無感下去)
7. 決斷: (個人生命/歷史 的)
- 跳入深淵, 跳到不同的甲板上, 有不同的追求標準.
- 歷史或個人生命一但跳到下一個階段, 無所謂好壞.
- 不同的生命結界, 不同的視域, 有不同的條件. 而在有不同的條件裡, 有各相稱的真理觀.
8. 調音(a tunement): 情調, 情緒, 情境, 合宜, 合適.
- 整體與局部(全與偏): 存在早就在這裡了, 每個人都是局部的角度.
- 存有向你開顯時, 代表你跟某種情境合在一起了.
- 自己先有感了, 才有辦法領悟到某一種真理.
- 你人生的時間還沒到, 生命不會給出, 也代表你還沒有調到那個地方.
- 時間跟歷史條件還沒有走到那個位置, 存有不會跟你開顯某個面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現象學轉成詮釋學
1. 每一個領會, 所站的角度, 所承受的傳統文化, 特別的專業, 特別的生命需求,
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都是一種存有的展現.
2. 有條件的對與錯, 應視是否有回應時代的需求, 可以解決文化的難題.
3. 並非所有的思想都要追求精確與精準, 只有數學與科學.
4. 真假對錯還是可以談, 端看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來說對與錯(深刻與膚淺).
5. 詮釋的人是在站在什麼條件下, 說什麼話. 不論對錯真假, 但有好壞深淺.
6. 在人文學科裡, 沒有所謂的精確或必然客觀, 但是有所謂的嚴格.
(基於條件下的判斷, 評論, 批判與評價)
7. 真理是既遮蔽又開顯, 而且是透過大量的遮蔽才開顯.
- 視域/地平線: Da / Horizon
- 透過遮蔽某些東西, 才能夠讓另外的某些東西開顯出來.
- 沒有人是站在上帝的視角一覽無遺, 每個人都帶著有色眼光.
8. 我們的預設框架, 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是由我們活的這個傳統給的,
透過閱讀歷史與經典的東西, 增加不同的觀點才可以跳脫框架.
9. 真正的反思是生命交給你的(經由某一段人生的死亡與結束).
舊的存有死去, 新的存有開始向你招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詮釋學上的三個結構條件(不同背景, 造成不同的視角; 影響而非決定)
1. 歷史性
- 歷史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的結構條件.
- 它變成傳統影響了你. 變成看待世界的必然起點, 成為信仰.
- 真正的歷史叫做傳統.
- 假歷史真傳統: 早期民間看戲聽說書得來的知識.
ex: 關公, 在歷史學上來講是假的, 在歷史性來講是真的. (義氣存在的一種象徵)
- 一個對文本或歷史的詮釋如果無法與現在的關懷產生共鳴, 只是淪為空洞的象牙塔.
- 歷史在變動, 生命在變動, 對於經典重讀擔負的責任:
我們現在處於何種文化困境裡, 對於世間的關懷如何請益.
- 海德格所講的康德與尼采是假的, 但是真的哲學.
(不執著於真相是非, 而著重於對生命力的力度展現)
2. 時間性
- 對群體文化生命而言稱為歷史, 對個人生命而言稱為時間.
-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帶來穩定輸入與輸出的鐘錶時間, 才能穩定的生產.
- 鐘錶時間不是每個人生命真正的時間意識流.
- 我們是向死存有.
- 時間感是從死亡來的, 人終有一死, 因此意識到時間是有限的.
- 在有限的生命裡頭, 不同的生命規劃, 造成不同的時間感.
- 每一段時間都有它的出生與死亡.
3. 語言
- 1950: 走向語言之途 (on the way to the language)
- 語言決定你如何看世界, 以及如何知覺與如何思考.
- 語言會召喚(calling)存有.
- 每次語言的轉換(語詞的改變), 都會帶動新的文化觀, 來看待這個世界.
- 目前是科學的語言而非藝術的語言統治這個世界.
- 科學的語言把流動的生命變成存粹的系統化.
- 文學與藝術的語言可能更符合真實.
- 語言是存有的安宅.(追求語言/詩人的境界)
語言是安置存有的重要容器.
- 語言召喚事物的某個面向, 語言無法完全表述存在自身 .
- 任何一種語言(科學, 社會, 藝術)的描述都是存有在某一種情境條件下的開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藝術與科技
1. 希臘神殿
- 希臘人知道大地, 大地代表生命, 生命本身是不平整的.
- 做為人, 強硬給他意義跟價值, 讓他變成平整化與系統化.
2. 希臘人把東西組織化, 賦予意義價值與方向.
3. 唯有藝術知道她所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
4. 詩人的語言
- 含有另外一種精準, 愛惜語言, 不刻意翻譯, 而恰如其分, 悠然而至.
5. 如果哲學指的是存粹的概念的話, 你只是把這個世界翻譯成概念結構.
6. 語言一如生命是活的; 眼睛, 心靈與語言三者搭配得好, 恰如其分才叫做詩人.
7. 生命哲學:
- 生命都是在結構條件下, 只有走進去以及穿出來, 遇到不同的人, 不同的生命,
學到不同的東西, 才會看到原本沒看到的背後的框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備註
1. 真正的大師不會太精細, 精細是學者的功夫.
2. xx性: 一個東西之所以是一個東西的成立條件.
3. 比較:
- 胡賽爾: 回到事實自身, 希望無成見的面對生命.
- 海德格: 只有一重眼鏡換成另外一重眼鏡, 生命本來就是多元的.
4. 知識論與方法論
- 知識論: 追問客觀知識(真理)成立的條件.
- 方法論: 追問達成客觀知識(真理)需要用什麼方法.
5. 古代的詮釋學是方法論.
- 解釋聖經, 法條,歷史採用一套對的方法, 才會有對的答案.
6. 高達美(詮釋學): 真理與方法
- 主要在攻擊方法論.
7. 反對方法論與知識論:
- 已無客觀的真理.
- 什麼樣的生命, 歷史情境才會讓你跟書本開始共鳴, 相遇.
- 凡事有方法論的地方, 都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盲點:
以為透過某種方法, 就可以搞定某種客觀知識.
8. 從方法論轉向本體論:
- 當一個讀者面對一本書(當一個人面對眼前的生命與世界), 就處於詮釋當中.
- 沒有制式的方式可以搞定, 必須先化掉成見,
才可以等到某些深刻的東西的到來與之調音.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哲學之路: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since: 2021-08-10
update: 2021-08-12
參考: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韋伯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悲劇的誕生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偶像的黃昏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上帝之死
- 紀金慶(@soriano1215)• Instagram
-
1. 博客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詳注限量精裝本)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紀金慶)
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即使是對於哲學專業研究而言也是本不輕鬆的經典,這是因為這部作品是寓言文體,筆觸詩性。這對於擅長用概念分析的哲學專業而言不見得擁有主場優勢。也許,更難的是,閱讀《查拉圖斯特拉》還真需要一點生命的狂情。
閱讀尼采沒有什麼特殊的法門,就是反覆閱讀尼采作品,玩味它,推敲它,當然,再講究一點的話,你還可以參考最別開生面的兩條詮釋路線,也就是海德格與德勒茲各自對於尼采的解讀。最後,同時也最重要的,依然是作為讀者的你自己如何自己走出自我特色的解讀。
我想,對於尼采,我有我自己的掌握方式,也許來自一點海德格或德勒茲的啟發,不過我終究是我自己,我自己會意識到自己的解讀跟不上尼采的狂情,甚至也追不上海德格與德勒茲那種與深淵搏鬥的激情。但是我想我的優點是在持穩的方式下講述,將危險且迷人的尼采稍微抓拿下來解析一番,然後再將尼采所開出的生命問題還給各位斟酌。
尼采的這部著作,在今天,可能還在等待那個唯一的知音人。我覺得大家有機會真該去試著閱讀它,也許你會是那個尼采期待那個讀者。
課程中會圍繞幾個核心問題進行解析:
▌尼采意義下的「入世」
▌虛無主義與最後之人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尼采的「超人」和「永劫回歸」?
▌尼采的「精神三變」要義為何?
最重要的是如何從這三個問題延伸出去,談談尼采的觀點對於我們現代生活又有何指教?這件事一直是我們的哲學課程裡的重中之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尼采意義下的「入世」
1. 修行者準備下降(down-going)到人間(現實生活, 生命)分享真理. 走向人群.
2. 老鷹: 天空, 傲視人間, 理念, 高傲.
3. 蛇: 大地, 現實. 整個身體跟地面貼合. 入世的智慧.
4. 人間: 處在理念與現實間的張力.
5. 海德格: 真理在世界與大地的爭鬥中(in-between).
6. 下山遇到隱士(遁世): 覺得人間太污穢.
- 上帝已死, 活在自己的虛幻裡.
- 只講靈魂不講肉體, 是虛假的.
7. 走進市集:
- 人們的戲謔看法: 哲學家的理念是概念上的雜耍.
- 走鋼索摔下來的人, 告知: 既沒有什麼魔鬼, 也沒有什麼地獄.
8. 理想與現實的拉鋸: 只要沒有靈魂與肉體的張力就不是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虛無主義與最後之人
1. 虛無主義: 失去對現實生活的感受, 只看到來世.(只看到遠方, 看不到當下的生活)
2. 虛無主義者: 隱士, 市集的人們.
3. 不在意價值或真理(I don't care): 如果沒有理想, 現實就是假的, 只是行屍走肉.
4. 最後之人(末人): 人的最後階段, 只剩下現實生活, 只追求小確幸(開心/快樂).
5. 幸福:
- 幸福不能當成目標: 只追求幸福的人, 往往得不到幸福.
- 幸福只能在追求別的東西的過程中得到(感受需要處在某種張力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精神三變:
1. 駱駝: 承載, "我應該".
- 忍受在沙漠中: 隱喻大眾的人生.
- 非真的信念與價值, 是空的.
- 唯有駱駝可以穿越(有意義的)沙漠.
2. 獅子: 大無畏, "我要".
- 拋開虛假的價值.
3. 嬰兒: 孩子知道遊戲.
- 打破遊戲規則, 創造的, 自由的, 純潔的, 會遺忘.
- 不顧現實, 真實喜歡所喜之物.
- 看到某種東西, 真的會去追求, 也是危險的.
- 新時代的新開端, over-m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超人: over-man
1. 超越人, 越過 "最後之人".
2. 詩人, 大藝術家, 開創新的風格, 感受到生命應當如此.
3. 非特定的恆常狀態, 一瞬間的狀態.
4. 文化的靈媒, 生命的靈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看到蜘蛛網上沾到雨水.
2. 時間與空間是無限的.
3. 宣揚理念時, 即時徒勞, 使否願意再來一遍? 我要, 不管帶來好或壞.
4. 人世間, 所有的理念都可能會崩落. 還敢追求嗎? 還怕痛嗎?
- 酒神: 淪為虛無主義.
- 太陽神: 需要藝術, 來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