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7
since: 2022-04-03
update: 2022-04-06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與點堂-黃駿【焦慮、孤獨、死亡與自由——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
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1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2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4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5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亞隆:心理治療與四大終級關懷之二三四——
自由(意志與責任)、孤獨、無意義。
A. 自由的焦慮
1. 自由: 責任
2. 自由: 意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孤獨的焦慮
1. 人與人間永遠都是陌生人.
2. 歸屬感是一種欺騙, 用來將孤獨感遺忘的方式.
3. 歸屬感褪去時, 存在的孤獨性才會顯露出來.
4. 旅行的意義: 在陌生感當中, 去尋找自身孤獨感的存在.
5. 海德格: 喪失熟悉感, 是走向真誠的步驟. (任何的真誠是一種不在家的感覺)
6. 齊克果: 人怕虛無. (無法在孤獨當中與自身相處)
7. 解決分離所造成的孤獨焦慮
-布伯(Buber)
- 所有人都活在我與你當中(in-between)
- 沒有個別的我, 所有的我都是我跟你之間的存在.
- 佛洛姆: 愛(雙方分享孤獨的存在感並進一步去面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無意義的焦慮
1. 卡繆: 生命的真諦是生命沒有意義.
- 徹底了解生命沒有意義, 還認為值得活下去, 是哲學當中唯一值得留下來的東西.
2. 現代人的問題: 如何在完全沒有意義的世界裡找到意義, 讓自己活下去.
3. 迴避無意義感的方式: 宗教的殘存感.
4. 黑格爾: 上帝藉由人的自我認識而認識了上帝.
5. 卡繆:
- 薛西佛斯: 英雄式的虛無主義.
- "反抗" 成為處理無意義的唯一解方.
6. 沙特
- 能夠在生與死當中發現一切的無意義, 還願意活下去, 才是對抗無意義的根本解決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討論
1. 沙特與卡繆的觀點: 集體的團結可以對抗死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後現代思潮~7
since: 2022-03-26
update: 2022-03-28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紀金慶: 後現代思潮
3.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1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2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3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4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5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6
-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 媒介的神話特性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 異質性併接與去中心化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I): 內爆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V): 冷媒介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五): 媒介即訊息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 一個現代主義者眼中的後現代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 大敘事的終結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I): 一個數據化世界之到來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 消費時代的生活哲學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I): 擬象與擬真
- 布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 歡迎光臨真實沙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塔耶:《愛神之淚》與《情色論》
A. 禁忌
1. 只有人類有情色.
2. 原則
- 只要是禁忌, 不得愈越.
- 只要是禁忌, 就暗示愈越的可能性.
3. 弗洛伊德:
- 圖騰與禁忌(珍藏版)(簡體書)
- 文明及其不滿(簡體書)
4. 理性的功能: 設置禁令並且管控慾望.
5. 下禁令壓抑了慾望, 也催生了慾望.
6. 跨過禁忌線的改變
- 跨越前: 文明(節制), 理智, 正常, 秩序, 平凡 ....
- 跨越後: 自然(揮霍), 瘋狂, 魔鬼, 神聖, 超越, 宗教的起源? ....
7. 人原本來自自然, 透過禁忌產生文明; 跨過禁忌線再回到自然.
8. 禁忌的設置, 儲備了能量, 有利於生產與創作.
9. 陳界仁:《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
10. 拉岡: (愈越的快感) 執爽/原樂/極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回應過往
1. 佛洛伊德
- 性學三論: 性倒錯
- 超越快樂原則: 死亡趨力(drive to death)
2. 尼采
- 酒神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討論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備註
1.
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6
since: 2022-03-20
update: 2022-03-21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與點堂-黃駿【焦慮、孤獨、死亡與自由——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
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1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2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4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亞隆:弗洛伊德式精神動力治療vs存在治療;
四大終級關懷之一——死亡之焦慮。
A. 前導
1. 書籍:
- 存在心理治療(上)
- 存在心理治療(下)
2. 心理治療
- 佛洛伊德式: 二元對立; 動力心理學; 原欲 v.s. 自我.
- 新佛洛伊德主義: 二元對立; 動力心理學; 安全感(建立認同)與否(孤絕)的對立.
(人際關係學派, 關愛, 關懷的需求)
- 存在心理治療
3. 存在的四大議題: 死亡, 孤絕, 自由, 無意義感.
4. "孤獨/孤絕" 是人基本的存在處境. 是在本體上無法跨越的存在鴻溝.
- 每個人皆為自身存在意義的創造者, 無法與他人合為一體.
- 要能忍受安靜. (人無法真正面對時間/時間意識/生命流逝)
5. 雅斯培:
- 邊界感(boundary): 人知道某些地方是跨不過去的, 意識到自身的有限性(終極關懷).
6. 第一個存在上的關切: 死亡.
7. 斯賓諾沙: 萬物都希望自我延續, 而不邁向毀滅. (存在與否的二元對立)
8. 自由: 自己能夠不用外在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 自己賦予自己的行為予以完全的意義. (不參考己身以外的任何意義系統)
9. 康德: (第二批判)
- 實踐理性批判, 道德形上學.
- 人為自己創造道德規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 在此規範下, 人是自由的.
10. 無意義感: 人類自身去創造的意義, 可否支撐一輩子?(對於所有行動的要求)
- 與懷疑主義有所連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理論
1. 佛洛伊德: 驅力(原欲) -> 焦慮 -> 防衛.
- 過去即現在.
2. 亞隆: 存在上的覺醒/自覺 -> 焦慮 -> 防衛.
- 兒童時期有的問題與成年期是一樣的, 並非成年期的問題是由兒童時期積累而來.
- 每個人的成長歷史不重要.
- 未來即現在.(過去即現在, 可以有參考價值)
3. 未來的終極是死亡; 如何面對終極的未來, 就會有怎樣的當下.
4. 提供存在心理學借鏡之用:
- 存在哲學: 雅斯培, 齊克果, 海德格
齊克果: 幫助人碰觸到存在議題, 才是對人類真正有所貢獻.
- 每個問題都有它的複雜性, 最後會跟死亡有所連結.(時間的有限性)
- 存在精神分析: 法蘭可
- 揚棄佛洛伊德的 "決定論" 與 "能量不滅".
- 人本主義心理學: 馬斯洛; 美國式的過於樂觀, 接近實用主義, 有反智主義的看法.
- 人本精神分析: 佛洛姆; 意志, 處理過去與未來之間矛盾的焦慮.
- 作家: 卡繆, 卡夫卡....
- 小說虛構的人物所體驗到的存在議題, 是人類共同要面對的存在問題.
5. 現象學的做法
- 同理心: 進入到案主的意義系統裡.
- 治療師必須有所謂的受過訓練的天真. (彷彿相信案主所講的故事)
6. 海德格: 生活的樣態. (藉由存在上的刺入而被改變)
- 重視存有的生活樣態(察覺到自我既是一個知覺者, 也是一個被知覺者)
- 忽略存有的生活樣態(忙碌於各種事物中)
7. 皮亞傑: 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人類發展的過程:
- 感覺運動期(0~2歲)
- 前運思期(3~7歲)
- 具體運思期(8~12歲): 將具體的現象作邏輯的關聯.
- 形式運思期(邏輯思維的抽象化, 對死亡有所暸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死亡議題
1. 死亡的焦慮讓人察覺到生命的脆弱.
2. 齊克果: 死亡會讓我們不再存在.
3. 海德格: 死亡的焦慮會讓我們無法有進一步可能性的擔憂.
4. 死亡的自我察覺是一種直覺, 即使在兒童時期.
5. 成年人過於強調自身的獨特性, 主要是用來逃避存在的困境 ---- 死亡. (分)
6. 治療者藉由討好治療師與其他治療者, 來產生對死亡焦慮的解脫. (合)
7. 人經常需要藉由消耗自己, 來忘記毀滅(死亡)就住在隔壁.
8. 他人(特別是親人)的死亡, 逼使你確切去面對死亡的界線.
9. 海德格: 人們只有在對抗死亡當中, 才會察覺到自己的存在.
10. 當無法遁逃焦慮, 能直面焦慮, 才是能解決存在焦慮的做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討論
1. 減敏感法: 逐漸接近死亡的議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後現代思潮~6
since: 2022-03-18
update: 2022-03-20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紀金慶: 後現代思潮
3.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1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2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3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4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5
-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 媒介的神話特性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 異質性併接與去中心化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I): 內爆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V): 冷媒介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五): 媒介即訊息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 一個現代主義者眼中的後現代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 大敘事的終結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I): 一個數據化世界之到來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 消費時代的生活哲學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I): 擬象與擬真
- 布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 歡迎光臨真實沙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蒂:《無鏡的哲學》
A. 前導
1. 羅蒂: 哲學和自然之鏡
2. 維根斯坦: 邏輯哲學論叢
- 邏輯原子論
3. 維也納學派 -> 實證主義(邏輯實證論)
- 有真假值(客觀性): "邏輯的命題", "可以實證的命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維根斯坦
哲學研究 - 三民網路書店
1. 語言遊戲說
- "使用" 先於 "意義" .
- 語言在使用中.
2. 挑戰 "家族相似性"
- 共相?
- 定義?
3. 哲學在做 "語言治療"
- 將抽象的理論放回具體的脈絡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羅蒂:《無鏡的哲學》
1. 語言在反應世界, 如同鏡子反應你.
2. 語言最精細的狀態是邏輯.
3. 哲學是自然(本質)之鏡
4. 哲學不再是一面鏡子了.
5. 鏡子碎了, 每片鏡片互相彼此折射, 璀璨成為陶成(教化)的哲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提及三位哲學家
1. 晚期維根斯坦
2. 晚期海德格(詮釋學法則)
3. 杜威
- 實用主義
- 實踐
- 類似現象學
- 形而上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討論
1. 詮釋學: 存有(概念, 語詞)的擴充.
2. 海德格: 暴力詮釋. (Doing Violence)
- 把傳統哲學讀活了.
3. "應用(實用, 關懷)" 不後於 "詮釋" .
4. "超譯" 不論對錯, 只看深淺.
5. 詮釋學: 假歷史, 真傳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備註
1.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5
since: 2022-03-14
update: 2022-03-16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與點堂-黃駿【焦慮、孤獨、死亡與自由——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
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1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2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蘭可:納粹集中營中傾聽存在的召喚;
以意義治療繼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與阿德勒之後
開創「第三維也納治療學派」。
A. 講解1
1.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理論性較高)
2. 人類: 三次元存在
- 肉體(身), 心理(心), 靈性(靈).
3. 靈性
- 意義治療, Logotherapy (要超越佛洛伊德, 阿德勒的心理治療)
- "感受" 生命向你問問題.
- 靈魂, 自由, 責任.
- 藉由重新詮釋人傾聽良心的意義狀態.
4. 焦慮的時代(面對焦慮的方式)
- 朝生暮死
- 宿命
- 集體主義式(將自由與權利讓渡給權威)
- 狂熱主義式(不在意別人看法, 而要帶領別人)
5. 良知(conscience)
- 傾聽
- 自我批判
- 向自己的良知負責
- 實現內在價值
6. 重視 "靈魂"(擺脫物質力量的牽絆) 更勝於 "本能"
- 靈魂: 不可化約性
7. 不同意將 "超我" 視為 "道德", "宗教" 的來源.
8. 阿德勒
- 個體心理學
- 兒時的自卑感
- 尊嚴的需求
9. 深度(還不夠)心理學 v.s. 高度(往上伸展)心理學
10. 雅斯培:
- 人的存在就是一種不斷下決定的表現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講解2
1. 給予了事物意義, 因而成為我們關注的對象. (向外的意向性)
2. 參考 "謝勒" 的現象學:
- "良知" 為超越 "良知的行動" 與 "良知的認知" 過程之存在.
- 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連帶(意義), 本身就會帶來快樂. (以此彰顯與對方共屬的生活世界)
3. 任何外在的客體, 都是完成自我存在不可或缺的對象.
4. 現時存在
- 否定過去, 否定未來
- 對存在主義的誤解
- 自我封鎖, 自我逃避.
5. 任何的存在,都是存在於歷史時空當中.
6. 人沒有辦法企及他所隸屬的存在所具有的種種意義.
7. 反抗是一種延伸與持續而非終結. 終結與創造是矛盾的.
8. 對於意義世界的強調, 來自於胡賽爾的現象學;
而現象學最早來自黑格爾. (精神現象學)
9. 回憶是對存在的重新呼喚, 是生存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
10. 齊克果
- 快樂之門是對外打開的. (與外在世界的存在是連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講解3
1. 價值
- 創造性價值(實踐: 畫家, 小說家....)
- 經驗性價值(經驗: 看電影, 看小說....)
- 態度性價值(ex: 在集中營/在醫院, 面對命運的過程當中, 沒有放棄)
2. 自殺不是一種忍受與救贖. (是一種美化自己逃避的說詞)
- 自殺是對社會的一種報復.
- 自殺是一種激烈的情緒反應, 不值得鼓勵.
- 自殺是一種拒絕忍受(是對忍受的逃避), 因而也無法淨化自身.
3. 忍受 (suffering)
- 永恆價值
- 情境價值
4. 集中營的存在考驗(三階段)
- 接受性震撼(知道事實)
- 防衛性機制(邁向冷漠, 自我保護)
- 恢復(離營, 悲愴, 懊悔)
- 悲愴: 某個已逝的人的存在, 仍然指向他以外的某個人.
(代表向外的意義的指向性, 亦彰顯了與世界的整體存在性)
- 懊悔: 意味著思考到了某種責任性.
5. 放棄生存的可能性, 會對身體產生巨大的影響.
6. 叔本華
- 人生有如鐘擺, 始終在倦怠與煩惱中擺盪.
7. 重新詮釋命運
- 倦怠與煩惱都是一種提醒.
- 倦怠讓人想離開倦怠.
- 煩惱彰顯出人的不冷漠.
- 人生有如鐘擺, 始終在塑造與忍受中擺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討論
1. 胡賽爾的現象學: 認識論必需先預設本體論.
2. 沙特: 面對存在的事實, 去開展他的可能性.
- 人擁有意志的自由去結束他的存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4
since: 2022-03-06
update: 2022-03-09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與點堂-黃駿【焦慮、孤獨、死亡與自由——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
3.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1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2
- Miss Eternal: 當心理學遇上存在主義~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洛・梅:意志的曲折與創造的勇氣;
自由的偽善現象。
被譽為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
A. 上次補充
1. 佛洛伊德: 神經性焦慮來源
- 出胎焦慮
- 去勢焦慮
2. 意志問題
- 佛洛伊德: 自我在協調本我與超我之間的拉扯產生了焦慮.
- 沙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自由v.s.命運
1. 可能性的字源: posse
- 能夠, power
- 能力, 能量
2. 命運:
- 需要要藉由社群來解決.
- 社會結構
- 時代的現實問題
- 天賦
- 存在主義: 死亡(終極命運), 疾病與衰老, 偶然的機緣(災難, 運氣....).
- 人生是無形的牢獄.
3. 托克維爾(Tocqueville)
- 美國的民主: 多數專制
4. 要覺醒到: 自由必須面對命運.
5. 自由的偽善
- 越戰: 宣稱越南人民跟美國人一樣享有自由民主. (介入他國而宣稱自由)
- 只談自由而不談命運.
6. 存在的自由
- feeedom of existence (doing something)
- 作事情不被打擾限制.
- 具體的事物.
- 接近 "消極的自由".
- 奧古斯丁: freedom minor
7. 存有的自由(生命的自由)
- freedom of being
- 內在生命的自我實現.
- 體驗到許多創造的可能性.
- 奧古斯丁: freedom major
8. 面對命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9. 責任
- Responsibility
- 可反應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討論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備註
1.
後現代思潮~5
since: 2022-03-05
update: 2022-03-06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紀金慶: 後現代思潮
3.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1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2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3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4
-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 媒介的神話特性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 異質性併接與去中心化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I): 內爆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V): 冷媒介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五): 媒介即訊息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 一個現代主義者眼中的後現代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 大敘事的終結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I): 一個數據化世界之到來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 消費時代的生活哲學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I): 擬象與擬真
- 布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 歡迎光臨真實沙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哈伯馬斯的《現代性:未竟的事業》到傅科的《論何謂啟蒙》
A. 前導
1. 哈伯馬斯的《現代性:未竟的事業》
- 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2021年版)
2. 傅科的《論何謂啟蒙》,1989
- 傅柯 – 何謂啟蒙 | Malstil
- 聯經思想集刊1,《思想》,民77年初版,聯經 210317-35
3. 現代性(Modernity)
- 從文藝復興晚期笛卡爾開始, 歷經約4個世紀.
- 啟蒙運動/科學革命, 工業革命, 資本主義
- 1960 年代左右進入後現代, 開始翻盤.
- 理性: 萎縮到只剩下計算, 不能信.
- 主體: 支配操控自然與員工/殖民, 充滿暴力不符合人性.
4. 哈伯馬斯
- 現代性:未竟的事業(uncomplete project)
- 再談主體哲學與理性.
5. 高達美: 詮釋學
- 跨越年代, 無法客觀解讀.
- 作者寫完後, 自身也變成讀者.
- 隨著時間, 意義一直再重生.
- 詮釋沒有對錯, 只有深淺與好壞.
- 視域融合:
不同的視域經由對話融合, 走出各自的主觀, 產生比原先的主觀更為客觀的東西.
- 不理解, 也是一種理解. (瞭解到終究無法理解)
- 生命中沒有客觀的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哈伯馬斯:《現代性:未竟的事業》, 1983
1. 理性:
- 理論理性, 重視: 論證, 分析, 邏輯 -> 計算, 效益(reaction, 反應)
- 實踐理性, 重視: 言說, 行動(action, 具主動性, 主體性) -> 視域融合 -> 溝通理性(態度).
2. 溝通行動理論.
- 應然
- 太過於理想化
3. 意識到與傳統決裂, 此刻與過去不同, 那一刻起就叫作現代.
- 現代不專是從啟蒙運動開始, 現代是一種態度.
4. 現代美學: 現代主義, 反思現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傅科
1. 古典時代瘋狂史
2. 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
3. 系譜學
- 很多東西你以為是事實, 其實是被縫合起來的.
- 事情的發生, 可能來自很多的偶然與巧合, 因應時代的變化, 並非有其特定的意義.
4. 論何謂啟蒙, 1984
- 沒有反主體.
- 檢視一切乍聽理性的說法(質疑理性), 是一種最理性的態度.
- 真正的理性: 波特萊爾(現代美學), 更冷靜的態度, 不預設理性, 不留情面.
- 啟蒙: 站在某個神秘的瞬間, 意識到過去的東西失效陳腐了,
但尚不知往前走要用哪一套的那一刻起, 稱之為啟蒙, 現代.
- 但無法訴諸任何的權威.(引用康德的理性態度)
5. 古希臘的主體概念: 在權力關係當中的主動性, 展現在肉體與美感上的風格.
(感官, 宗教, 藝術化)
6. 知識與權力的分割線被劃掉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討論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