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2022/01/28
update: 2022/01/29
閱讀:
2021.05.01 ~ 2022.01.28
reference:
1. 時報悅讀:走向語言之途
2.
- Miss Eternal: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上)
- Miss Eternal: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中)
- Miss Eternal: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下)
- Miss Eternal: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
- Miss Eternal: 林中路.心得
-
---------------------------------------------------------------------------
---------------------------------------------------------------------------
A. 導讀
1. 被瞭解的東西必須早已開放了它自己. 否則, 一個永不自我開放的東西(如康德的物自身),
是永不能被瞭解的. 因而語言要建立在存有的自我開放中.
2. 人的說出只是呼應著他聆聽到的語言.
3. 事物的存在是由於語言的說出, 因此, 語言扮演了存有: "讓事物成為存在的基礎" 的角色.
---------------------------------------------------------------------------
B. 語言
1. 唯語言才使人能夠成為那樣一個作為人而存有的生命體.
2. 人的表達總是一種對於現實和非現實的表象和再現.
3. 一首詩的偉大正在於, 它能夠掩蓋詩人這個人和詩人的名字.
4. 在召喚中被召喚的到達位置是一種隱蔽入不在場中的在場. (非當前在場?)
5. 命名著的召喚邀請物, 使物之為物與人相關涉.
- 落雪把人帶入暮色蒼茫的天空之下.
- 晚禱鐘聲的鳴響把終有一死的人帶到神面前.
6. 在命名中, 獲得命名的物被召喚入它們的物化中了.
物化之際, 物展開世界; 物在世界中逗留, 因而一向是逗留著的物.
物由於物化而實現世界.
7. 物總是專門與世界一道造訪終有一死的人.
8. 物物化著現實世界, 世界世界化而賜予物.
9. 日常言談倒是一種被遺忘了的, 因而被用濫的詩歌, 從那裡幾乎不再發出某種召喚.
10. 學會在語言之說中棲居, 人只是由於他應合於語言才說.
應合乃是聽, 人聽, 因為人歸屬於寂靜之音.
---------------------------------------------------------------------------
C. 詩歌中的語言
1. 思與詩的對話旨在把語言之本質召喚出來, 以便終有一死的人能重新學會在語言中棲居.
2. 大地乃是稍縱即逝的塵世的東西; 靈魂作為大地上的異鄉者, 它在大地上找不到藏身之所,
也得不到同情的迴響, 它始終在途中.
3. 真實的時間乃是曾在之到達, 曾在並不是過去, 而是對本質現身者的聚集.
4. 作詩意味著: 跟隨著道說, 也即跟隨著道說那孤寂之精神向詩人說出的悅耳之聲.
---------------------------------------------------------------------------
D. 從一次關於語言的對話
1. 粋(ㄘㄨㄟˋ): 代表性格, 態度, 形貌能去垢超凡, 令人有氣定神閒, 自然洋溢的感受.
- 粋即是召喚著的寂靜之純粹喜悅.
2. 想摧毀和否定形而上學, 乃是一種幼稚的僭妄要求, 是對歷史的貶低.
3. 詞語乃是暗示, 而不是在純粹標記意義上的符號.
4. 詩人本身就是諸神的使者.
5. 詮釋學並不就是詮釋, 它先前意味著帶來消息和音信.
6. 存有者本身即是在場者之在場.
7. 作為發聲的, 被書寫的意義, 語言本身就是超感性的,
是某種不斷地超越純粹感性因素的東西.
語言本身就是形而上學的.
8. 顯現始終是在場者之在場的基本特徵.
9. 言葉(Koto ba): 表示 "語言" 的日文詞; 來自 Koto 的花瓣.
- 從有所帶來的慈愛的澄明著的消息中生長出來的花瓣.
- ba: 葉, 特別是指花瓣.
- Koto: 優美的澄明著的消息之居有事件.
---------------------------------------------------------------------------
E. 語言的本質
1. 後設語言學: 把一切語言普遍地轉變為單一地運轉的全球性信息工具,
這樣一種技術化過程的形而上學.
2. 詞語破碎處, 無物存有. ---- <詞語>, 格奧爾格
3. 語言是存有之家: 任何存有者的存有居住於詞語之中.
4. 唯有詞語才讓一物作為它所是的物顯現出來, 並因此讓它在場.
5. 詞語本身就是關係, 因為詞語把一切物保持並且留存於存有之中.
詞語這種關係總是在自身中扣留著物, 從而物才是一物.
倘若沒有如此這般的詞語, 那麼物之整體, 即 "世界", 便會沈入一片暗暝之中.
詞語這物賦予另一個物以存有.
6. 彷彿詞語猶如一種掌握機關, 它籠而統之抓住了已經存有的事物
和被認為是存有著的事物, 使它們變得嚴密可靠, 把它們表達出來
並因此促使它們變得美麗.
7. 詩人必須創建持存的東西, 從而使之持留和存有.
8. 有一種幾千年來養成的偏見, 認為思想乃是理性, 也即廣義的計算的事情.
9. 我們只是一味地跟隨語言而說.
從而, 我們不斷地滯後於那個必定先行超過和占領我們的東西, 才能對它有所說.
10. 詞與物的關係, 從而也即語言與某個當下存有者本身的關係.
11. 人之為人, 只是由於人接受語言之允諾, 只是由於人為語言所用而去說語言.
12. 語言之本質就在道說, 意為顯示, 讓顯現,
既澄明著又遮蔽著之際開放亦端呈出我們所謂的世界.
13. 時間時間化, 使同時者成熟, 湧現.
- 同時者: 曾在, 在場, 當前(等待著我們去照面的當前 - 將來)
14. 時間在其本質整體中並不運動, 時間在寂靜中寧息.
15. 我們之所以能說話, 無非是因為我們應合語言.
---------------------------------------------------------------------------
F. 詞語
1. 唯有我們能支配的詞語才賦予物以存有.
2. 大海一次次地以它的神秘莫測的聲音撞擊詩人的耳朵 ---- 即所謂 "早已被遺棄的貝殼" .
3. 詞語讓物作為物而在場. 這一 "讓" 就是 "造化". 詞語就是物之造化.
4. 哀傷和歡樂交融而遊戲, 此種遊戲本身就是痛苦, 靈魂從痛苦中獲得了重量.
- 歡樂愈是熾熱, 潛伏在歡樂中的哀傷也愈是純粹.
- 哀傷愈是深刻, 哀傷深處的歡樂也愈具有號召力.
5. 詞語作為那種把在場者帶入其在場的聚集而灼灼生輝.
6. 邏各斯: 讓存有著在其 "它存有" 中顯現出來的道說.
7. 道說與存有, 詞與物, 以一種隱蔽的, 幾乎未曾被思考的, 並且終究不可思議的方式相互歸屬.
---------------------------------------------------------------------------
G. 走向語言之途
1. 說本身就是一種聽. 說乃是順從我們所說的語言的聽.
2. 我們一向已經順從語言而有所聽, 我們才能從語言而來說.
3. 我們是通過讓語言的道說向我們道說而聽從語言.
4. 當今這個時代是無所創新的時代. 它只是把現代的老舊的東西, 早就先行決定了東西,
完成到極致而已.
5. 一切凝神之思就是詩, 而一切詩就是思.
6. "不可說 - 可說" 即 "道說 - 人言" 的生成轉換觀點.
- 思與詩就在轉換介面上, 作為人的道說的方式.
---------------------------------------------------------------------------
H. 心得
1.
---------------------------------------------------------------------------
I. 備註
1.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走向語言之途.心得
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2022年1月26日 星期三
後現代思潮~2
since: 2022-02-12
update: 2022-02-16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紀金慶: 後現代思潮
3.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Miss Eternal: 後現代思潮~1
-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 媒介的神話特性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 異質性併接與去中心化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I): 內爆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V): 冷媒介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五): 媒介即訊息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 一個現代主義者眼中的後現代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 大敘事的終結
- 李歐塔:《後現代狀況》筆記(III): 一個數據化世界之到來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 消費時代的生活哲學
- 布希亞:《擬象與擬真》(II): 擬象與擬真
- 布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 歡迎光臨真實沙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歐塔的《後現代狀況》
- 布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
A. 李歐塔: 前導
1. 李歐塔的《後現代狀況》, 1979
- 現代主義美學, 康德
- 學者 -> 哲學家
2. 現代主義
- 從文學開始, 具有強烈風格; 與現代社會, 文明對反著.
- 又稱前衛主義, 與世間的法律道德分開, 為藝術而藝術, 為文學而文學.
- 作品中建立了一個脫離現代的價值世界.
- 像是底片, 代表事物的本質.
- 塞萬提斯(唐吉軻德), 卡夫卡, 波德萊爾(惡之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康拉德(黑暗之心), 喬伊斯(尤利西斯), 納博可夫(羅莉塔) ....
3. 康德
- 現代文化的奠基者.
- 前現代(宗教, 儒家): 是真理的, 同時也是良善與美好的.
- 三大批判: 真善美不再合一.
- 真: 科學, 知識系統. 科學只講真理不談倫理.
- 道德: 倫理學. 道德(應該....)不受因果(實然)影響.
- 美: 美學價值. 美學有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
4. 後現代狀況
- 現代發展過度後, 局面開始翻轉.
- 意識到康德的三大批判不夠用了.
(ex: 恐龍法官與常民的認知差距.)
- 世界是分裂的, 隔行如隔山, 每個專業的前提都不相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李歐塔: 定義後現代
1. 原本現代性的特徵: 外擴: 局部文化向外擴張(行銷)成全世界的文化.
2. 大敘事的終結
- 大敘事的終結即為後現代狀態.
- grand-narrative: 巨大, 華麗(華而不實)的敘事 .
- 大敘事又稱 meta(元, 形而上, 後設)敘事.
- 特質: 籠統, universal(普遍), 空洞, 大而不當.
3. 今日無法用單一的理念去駕馭所有的局面.
4. 每個(子)系統有他自己的前題與結論.
5. 哲學的終結(1968~ 1979)
- 古典哲學不再有大視角:
從社會現實跳出, 站在一個高度上鳥瞰整個人類文化, 提出觀點與論述.
6. 小敘事
- 各行各業都是一種小敘事. 精微的, 專家的 .
- 維根斯坦: 不同的專業就是不同的遊戲.
- 建議進入各種世界裡, 讓感受多重化, 感受力會更加敏銳.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布希亞: 前導
1. 原為馬克思主義者.
2. 資本主義
- 早期(1870~1970)/現代: 工業化, 生產取向, 品質為主.
- 晚期(1970~)/後現代: 一般生產技術平均化, 消費取向, 品牌(符號)為主.
3. 傳統的符號(前現代邏輯)
- 由表象(appearance)與背後的本質所建立.
- 著重於概念需符合真實.
- ex: 科學理論, 經濟學, 社會學, 政治學, 哲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布希亞: 論述
1. 擬象(Simulacra)
- 後現代是符號/擬象的文化, 但不代表品質/真實.
- 具有擬真(Simulation)/仿真的效應.
- 沒有真實/本質, 甚至也沒有真假的選項.
- 媒體時代產生的效應.
- ex: 演醫生的演員來代言保健商品.(形象)
- 依賴形象與符號, 假的比真的還真, 虛擬的文化.
- 擬象的文化: 一個東西存在的價值端賴符號本身的價值.
- 一但失去了真實的參照, 我們將進入到一個真假不分的社會.
2. 超真實 Hyper-reality(諷刺性)
- 已脫離真假, 視當下的情況而為是或否, 有時甚至會掩蓋真實.(轉移重點)
- ex: 進入迪士尼樂園(讓人覺得其虛幻而美好), 來掩蓋真實生活的虛假.
- ex: 用人權紀念館來掩飾民主下的威權.
- ex: 搶奪弱勢者的符號, 讓對方變成惡霸, 以此獲得民眾的支持.
- ex: 1991, 發表: 波斯灣戰爭從沒有發生過.
- 不是傳統的戰爭, 而是一個塑造符號與形象的戰爭.
- 電影: 鍋蓋頭.
- ex: 選戰, 以塑造形象為主.
3. 象徵交換: 真實發生的事情, 都已經不真實, 只是符號跟品牌.
4. 死亡: 看起來琳瑯滿目一切都在活動, 但早就已經死了. 不會有真實的東西出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討論
1. 現象與表象的差異
- 現象: 非關真假, 較為中性, 有需要再進一步討論的空間.
- 現象學:
- 胡賽爾: "數學"是我們(心理)將事物化約成同一性, 然後進行計算.
- 現象: 所看到的事物呈現.
- 現象殘餘: 去掉先入為主, 而無法能再被懷疑的現象, 代表本質.
- 表象: 代表假的, 比較負面, 背後掩蓋著本質.
2. 布希亞論述的缺點: 無真實的參照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備註
1.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2022年1月17日 星期一
齊澤克的精神分析哲學-補充
since: 2022-01-17
update: 2022-02-05
參考:
1. 齊澤克的精神分析哲學 - 視角ViewFinder
2.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補充觀念
A. 佛洛伊德
1. 人是故事的動物, 一個沒有意義的故事, 最終的結局將是: 煙消霧散.
2. 夢幻所呈現的無意識書寫邏輯正是個別心靈的自然語言,
我們以為的正常與日常已經是編碼過後的個體化真實.
3. 夢自身(dream in itself), 僅僅只是一堆意象的碎片.
4. 社會生產了無數的意象物件, 個人的無意識也有可能被社會的無意識所貫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齊澤克
1. 真正的個人無意識, 其實是社會的集體無意識.
2. 內容與形式相比, 內容是可以意識到, 形式才是真的無意識.
形式本身才是真正的內容, 形式本身就是意識形態的結構本身.
什麼是意識形態的內容? 要從它的形式去看.
3. 生命是一個不斷地自我追尋的過程, 如此才還有人生的歷程可以走.
4. 自我, 只有在自我產生疑問的時候, 它才得以誕生, 才開始了它的生命.
5. 自我, 就是那一個疑問和追問的歷程.
6. 主體哲學三大家: 笛卡爾, 黑格爾, 康德.
7. 康德的自我概念
- 經驗中的自我
- 自我意識的內容總是一直在改變, 因為他呼應著外面不斷變動的所有經驗.
- 先驗統覺中的自我
- 在無意識的情況下, 自我統覺將雜多的資訊同合為一(架構出同一性).
- 需要有經驗的原料, 才意識得到先驗統覺中自我.
- 是一個脫離經驗界(現實世界), 而沒有固定軌道的可能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備註
1.
2022年1月16日 星期日
天使貓貓: 長夢
它吸附並凝結著社會的期待
也是我們醒著所關注的東西
所以我們醒來做著更長的夢
照片: 2021.04.22
文字: 2022.01.16
#天使貓貓
#伊藤潤二:長夢
#麥克魯漢:認識媒體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後現代思潮~1
since: 2022-01-15
update: 2022-01-21
參考:
1. 與點堂 – 現代私塾
2. 紀金慶: 後現代思潮
3.
- Miss Eternal: 咖啡杯中的幽靈:我們與班雅明的距離
- Miss Eternal: 哲學之路: 尼采: 善惡的彼岸(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現象學四講 4: 沙特 (最後一講)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 媒介的神話特性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 異質性併接與去中心化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II): 內爆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IV): 冷媒介
- 麥克魯漢:《理解媒體》筆記(五): 媒介即訊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李歐塔的《後現代狀況》到麥克魯漢的《認識媒體(人的延伸)》
- 麥克魯漢的《認識媒體(人的延伸)》(這次)
- 李歐塔的《後現代狀況》(下次)
A. 前導
1. 後-現代性(Post- Modernity)
- 現代性之後的發展.
- Meta: 後設
- 設: 設定, 前提.
- 從這個前提, 後退一步去想, 去改造這個前提.
- 當還沒付諸行動時, 很抽象, 虛無飄渺, 是形而上的.
- 1964: 麥克魯漢的《認識媒體(人的延伸)》
- 1979: 李歐塔的《後現代狀況》
- 過去十年(2012~)你所經歷過的生活, 有後現代的感覺.
- 歷史課本是統治階級所寫的, 只能告訴你正向的觀點, 而哲學所看到的歷史角度不同.
2. 現代性
- 現代性之所以是現代性的必要條件, 有了此條件, 現代就成立了.(有別於傳統)
- 現代與傳統的區別: 宗教信仰 <-> 科學, 科技.
- 科學: 科學革命: 全量化的宇宙(以區別於信仰), 意義與價值被清除出去了.
- 同時期: 啟蒙運動(內在的理性之光): 主體(代表主動), 理性, 數學原則.
- 開端於文藝復興的晚期: 笛卡爾(數學家).
- 萊布尼茲: 以邏輯命題的方式來看待宇宙.
- 科技: 工業革命, 搭配資本主義的興起.
- 1920: 福特汽車, 泰勒生產線.
- 有科學的語言描述人與世界的關係, 不再聽天由命, 反而可以支配外面的自然界.
- 出於人與人之間的計算, 購買勞動力產生效用, 每個人化為單元.
- 乍看之下資本家買的是勞動力, 實際上買的是時間(操作/看顧機器).
- 古代(舊時代, 前現代)解釋世界的格式, 是充滿意義與價值的.
- 當年啟蒙的光明, 變成奇怪的黑暗.
- 主體性的自由消失, 不具有主動性.
- 一切都很理性, 但不太人性; 理性變成數學化, 體制化, 就不太理性了.
- 高度數據化, 即使違背現實也在所不惜, 只要將數據搞出來. ex: GDP 成長
- 古典的理性是思辨與論述, 會討論意義與價值; 現代理性被掉包了成計算型的理性.
- 李歐塔: 以後的高等教育會技職化, 避免培養思考能力.
- 社會整體的效益變快了, 個人的價值變得微不足道了, 後現代產生翻轉的可能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麥克魯漢(北美)
1. 1964, 認識媒體
2. 教古典文學(莎士比亞, 希臘史詩, 神話)
3. 廣告與神話的邏輯
- 神話的形象是個吸附物, 它會凝結真正的歷史與社會的期待.
- 在資訊時代裡, 慢慢你會發現形象會很重要.
製作一個形象, 以讓人聯想, 並加掛某些東西上去.
- 在未來, 取代現代性所重視邏輯數理的是形象, 符號.
(拉岡: 在新時代裡, 社會符號取決了很多東西.)
- 過去我們理解事物是名稱與實物如何搭配;
今天變成符號本身如何與其他符號串連起來.
- 媒體時代的符號連結是沒有必然關係的.
4. 以 60 年代為分水嶺, 晚期現代性可視為後現代, 注重企業形象.
- 早期的現代性以生產為主, 晚期的現代性以消費為主,
- 而考慮到廣告與所代表的社會文化效應就稱為後現代性.
- 買東西不只是東西本身, 還包含生活的想像.
5. 傳統與後現代的差異
- 過去(傳統): 線性, 連續的, 因果的, 中心化, 外擴.
- 後現代
- 非傳統的線性邏輯(連續,因果)
- 斷裂, 不連續(沒有邏輯上的必然性), 異質.
- 網狀, 混成的, 去中心化(沒有大一統的中心點)
- 內爆: 往內縮投射出意義, ex: 關公神格的出現.
- 內與外的界線消失了, 內在透過外在夾擊進來.
6. 科技/媒體, 是人的延伸
- 原本科技是我們的媒介物, 當體制不斷壯大後, 反過來, 我們變成科技的延伸,
電子時代裡每個人都變成伺服器了.
- 在科技的大量連結中, 我們隨時準備要上線, 被迫去聆聽收看節目, 並且消費.
- 面對大量的資訊, 人的中樞神經能接收的刺激是有限的, 因此造成冷感/冷漠/麻痹.
(ex: 滑手機)
- 熱媒體
- 舊時代, 大多是知識滿載的熱媒體, 內在已充滿飽滿的資訊.
需要放掉自己的參與度, 完全投注於文本裡, 先了解其內在邏輯.
- 冷媒體
- 冷感導致了冷媒介/冷媒體, 本身冷, 但可以吸引到很多的想像.
- 冷媒體, 類似廣告, 賣的是可以讓人投入生活的想像而與商品本身品質無關.
- 給予的資訊量不夠滿, 資訊不密集, 造成很多灰色與空洞的想像.
讓人想自動去補足, 投入想像, 而有參與感.
- 最好的冷媒是詩, 詩再度回來了.
- fu 與人物的形象, 可以讓人投注大量的情感.(IG 取代了 FB)
- 時代在往前走, 我們以某種形式回到神話時代.(神話的形象)
- 小編的重要性在下標題.
- 最後是某種符號, 而不是實質對應的某個東西.
7. 媒介/媒體即訊息
- 理解媒介不要從內容去看, 而是從形式去看.
- 媒介的形式本身(無意識的)成為讓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 廣義的媒介是技術, 它串連起我們與世界及他人的關係. ex: 筷子
- 中國的文字表達注重意境, 不像西方的注重邏輯結構.
- 網路沒有起點與終點, 也無法封閉, 造成世界不再是系統化與邏輯了,
而是斷斷續續呈現網絡化. (太邏輯反而沒有生活感)
- 神話, 符號 .... 佛洛伊德怎麼沒有想到我們是醒著才做夢.
- 我們醒著所關注的東西, 集結著社會的投注在其中, 是冷媒介.
(自身的內容越少, 就能串接越多的東西)
- 以前的時代, "點" 隸屬於 "線"; 而在今天, "線" 隸屬於 "點".
- 點將從線段中釋放出來.
- 能夠串起深淺不一的線的是擁有力量的點.
- 伺服器/節點: 個體之間應該有差異, 但內在被拋空了, 變成外掛其它東西才決定我的意義.
- 在這個時代的焦慮:(消融的東西)
- 講究邏輯與因果的理性(以及普遍性, 同一性)似乎泡湯了.
- 主體(節點)變成了載體, 相對於環境失去了主動性/能動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討論
1. 影像與文字相比, 影像比較偏向冷媒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備註
1.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8
since: 2022-01-08
update: 2022-01-09
參考:
1. 精神分析理論——從拉岡到齊澤克 - 與點堂
2.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1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2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3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4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5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6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7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1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2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3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4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5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6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齊澤克:神經質主體
精神分析理論: 總複習
放入哲學史/思想史的脈絡來看:
一百年來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史
A. 二十世紀開場前(1870 ~ 1900)
1. 形上學
- 西方古典的理性(柏拉圖: 思辨, 論辯)
- 中世紀神學
- 相對的, 信仰是感性的.
- 利用抽象的概念來經營神的存在.
- 啟蒙運動: 笛卡爾, 萊布尼茲....
- 科學革命: 牛頓, 伽利略....
- 將眼前的世界數據化, 並視為客觀.
- 倫理學早期被掛在哲學裡, 當成理性與形而上的延伸.
- 資本主義跟著工業革命往前走, 是一種計算的方式.
2. 社會學家: 韋伯
- 科學革命與工業革命造成 "工具理性": 講求效用.
- 人理解與自然的關係變成數據的關係被視為客觀的知識.
- 同理: 人與自然, 人與人, 甚至看待自己的方式(人力資源).
- 當 "工具理性" 主導思想時, 我們進入了 "現代".
- "工具理性" 不談目的了, "目的" 代表價值與意義.
- 談論 "意義與價值", 被視為多元尊重與包容的對象.
- 這個時代的理性已經萎縮成工具理性與計算理性.
3. 尼采
- 質疑理性.
- 過去, 西方一直過度重視理性, 造成今日的不人性.
- 太效益化, 很便利, 但也很變態.
- 談論非理性(從神話開始), 並不是不理性.
- 感受, 直覺, 品味, ex: 耶穌, 梵谷.
- 西方 2000 年來都忽略了理性的另一端: 非理性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1900 ~ (談論生命的二個支流)
1. 胡賽爾: 邏輯研究 -> 現象學
- 海德格
- 詮釋學(高達美)
- 存在主義(沙特)
- 德希達, 拉岡
- 梅洛龐蒂
- 範疇: 現象學, 存在主義, 詮釋學, 後現代
2. 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
- 精神分析, 夢, 無意識, 非理性.
- 無意識: 我沒有意識到.
- 夢 -> 願望 -> 欲望(被壓抑) -> 無意識
- 自欺(無意識)欺人(有意識)
- 意識說不要, 但是無意識很誠實.
- 無意識是整個生命的驅動力.
- 意識: 理性, 自我, 主體.
- 無意識: 沒有浮到意識層的欲望.(說不出口, 性慾)
3. 1920: 超現實主義運動
- 我們是藝術也是哲學.
- 真正真實的東西, 不在於眼前看得到的東西.
- 真正真實的東西, 在背後, 甚至連當事人都看不到.
- 表達夢境, 被壓抑的東西.
4. 榮格
- 我們最大的慾望(被壓抑)是深刻性(神聖性, 宗教性).
- 作為現代人, 我們被壓抑的是追求深刻的東西, 因為深刻的東西無法計算.
- 比較:
- 個人無意識: 來自個人過去的生命經歷.(有時間性, 生與死)
- 集體無意識: 有些人可以抵達自己最深層的意識之海裡, 會看到永恆的東西.
- 較有共鳴者: 藝術家, 宗教家, 被殖民者(台灣), 道家, 東方文化.
- 晚期: 集體無意識是說不出的生命直覺.
- 我們與外在環境及別人是相通的, 當要更精準表達時, 只能透過語言來轉譯,
這彷彿將大水庫縮成水龍頭, 在意識層次上需要關閉某些直覺.
- 缺失
- 成為社會人, 需要割捨出某些東西, 中晚年後再回過來彌補.
- 從社會中所切割出去的一塊, 無法社會化, 或著社會性不強.
5. 比較:
- 理性: 往上走到最極致的清晰化變成計算.
- 感性: 往下探入深層, 從感性的意識到個人無意識, 再到集體無意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二十世紀後半葉
1. 將精神分析拉到現實的場域中
- 回應整個文化, 診斷社會
- 出現 "社會關懷"
2. 拉岡
- 現實界
- 鏡象界
- 作為正常人, 必須有某部分的妄想症.
- 自我分裂成二個, 一個是我自己, 另一個是別人的眼睛如何看我.
- 象徵界/符號界
- 在更高度化的社會裡, 我們所看的不是現象自身, 而是現象所具有的符號.
- 越是在高度經濟化的地方, 符號才是現實.
- 真實界
- the Real(必需被打叉, 再也說不出來它是什麼)
- 不易表露出來, 夜深人靜時才有可能出現.
- 真實界的鬼臉(齊澤克): 在極端的情況下, 偶而看到, 用一種殘缺的狀態出現.
- 精神病患(我們亦是): 真實太痛苦了, 必須躲回到現實裡.
- 出現時, 一掃而空, 稍縱即逝, 因為無法被符號化.
- 真實界成為現實的殘餘(被割掉的贅肉), 越是投入社會, 越看不到它.
- 包曼的廢棄社會
- 我們不斷地將人生中的東西轉檔成現代社會中的有用性, 或著符號化的東西,
卻大量製造了廢棄的人事物, 被排除在你眼睛所看到的秩序跟系統之外.
3. 比較
- 小他者: the others: 單指特定的某些人(情人, 父母, 老師, 朋友 ....)
- 大他者: the Other: 其他人
4. 齊澤克
- object a
- 小對體/小客體, 銜接現實與真實的事物, 橫跨二界(現實與真實),
ex: 廟裡的神像, 保力達B.
黃長壽: 接地氣的象徵符號, 草根, 民間的力量.
Marlboro 菸: 代表男子氣概.
黃色小鴨: 所掩蓋的柔軟,夢幻的事物, 必需靠此來獲得救贖.
- 讓人產生強烈的迷戀, 帶來或好或壞的結果.
- 好處: 生活除了現實外, 還有某些面向的維度,不是這麼的功利.
- 壞處: 沒有想要到真實的世界, 只需擁有object a 就好(任何戲劇裡一定要有反派).
- 縫合了某些東西, 代表一種慾望: 執爽/極樂/真正瘋狂的快樂.
- 真實界的快樂, 違反現實面的禁忌.
- 玩真的: 跳進真實界.
- 玩假的: 介於現實與真實之間, 而欲求真實的想像. (我有我的現實, 但你才是我的遠方)
- 歡迎光臨真實的沙漠
- 越過沙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仍是另一個空無的沙丘.
- 超越幻象
- 並非要到達真實層.
- 診斷社會就像在診斷一個精神病患, 當社會出現無法理解且狂熱的 object a,
想清楚鼓動或掩蓋, 閹割你的慾望的到底是何物? 穿透, 看穿它, 裡裡外外再看清楚結構.
- 神經兮兮的主體
- 無意識裡的主動性.
- 個人很多行動原則是: 自我無意識的偏頗(主動捏造, 以偏概全).
- 才可以跟規範我們的力量(現實界)來抗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討論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備註
1. 心得
- 集體潛意識: 可否代表社會前進過程中, 被遺留的 object a ?
- 處在想像離開母體的快樂.
- 我們想掙脫離開母體, 一但離開後, 卻發現仍在另一個母體裡.
2.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天使貓貓: 工具理性
什麼都可以是商品
人也必然成為了商品
甚至只是商品的載體
每日在載體上流動著
社會符號的有形與無形之物
階級 地位 學歷 頭銜 資產
作爲載體的我們亦成為
錙銖必較的絕命估價師
盤算著高 CP 值的物件
理性淪為一種計算的工具
然而卻無法估算意義與價值
照片: 2021.04.11
文字: 2022.01.07
#天使貓貓
#工具理性
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7
since: 2022-01-01
update: 2022-01-03
參考:
1. 精神分析理論——從拉岡到齊澤克 - 與點堂
2.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1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2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3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4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5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6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7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從佛洛伊德到榮格~8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1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2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3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4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5
- Miss Eternal: 精神分析理論: 從拉岡到齊澤克~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齊澤克:遲延的否定
齊澤克:神經質主體
A. 前導
1. 齊澤克
- 晚期談論 "主體" 並回歸 "康德" 與 "黑格爾".
2. 後現代攻擊: 主體, 理性, 自由.
3. 康德
- 三大批判(每十年寫一本書)
- 真: 純粹理性批判
- 善: 實踐理性批判
- 美: 判斷力批判
- 主體 -> 理性 -> 自由
4. 自由民主的開端(三者聯手)
- 啟蒙運動: 知識份子(哲學家)
- 利用思辨可以討論意義與價值.
* * * * * * * * * * * * * * * * * * *
之後理性被調包成: 計算理性
- 科學革命: 科學家
- 工業革命: 企業家
5. 主體: 相對於客觀的環境, 我有主動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康德第一批判: 純粹理性批判
1. 關鍵字: 你是
2. 所問: 世界千差萬別, 憑什麼將數據放之於上, 且稱之為唯一的客觀?
3. 使用科學所表述的世界, 非我們實際感觸的樣貌(主觀).
4. 數據化的宇宙非我們感官所直接碰觸到的.
5. 在科學理性裡無自由, 純粹是機械計算.
6. 先驗(先天):
- 比經驗還先, 不完全來自後天的經驗累積, 甚至無法解釋.
7. 解決現實問題, 在經驗與現象上我們會看到一樣的東西, 得到一樣的答案.
8. 無法談論真實, 只能談現實:
- 在力學法則, 物理學解釋外, 世界的本貌為何? 無法去談那個終極的世界.
9. 現象與物自身的區別
- 現象: 經驗現象.
- 物自身: 事物的本體(本貌)未知.
10. 批判(critique): 給出一個標準, 理性適用的範圍僅在現象的層次.
11. 把理性限制在可觀測/可解釋的現象範圍內.
12. 我們看到的世界已經被母體的軟體所設定, 所以它必然如此呈現, 也是所能解釋的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康德第二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1. 關鍵字: 你應該 ought to be (道德規範)
- 不去問實然上有什麼慾望, 而是你應該(去選擇不是必然的東西)
2. 所問: 自由還有可能嗎?
- 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本體.
3. 理性在世界只能談效益與因果, 被困在現象界裡.
4. 在道德行為裡
- 才感受得到崇高, 靈魂, 上帝, 自由, 不朽, 解脫.
- 不在處在現象界, 而是在本體界裡(在此非指物自體, 而是超然, 理想的層次).
5. 受制於人的慾望, 是肉體與知覺的必然, 就不會有自由.
6. 要有主體才會有(能體現)自由.
7. 牟宗三, 唐君毅著重於第二批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主體性脈絡
1. 60 年代學運浪潮
- 挑戰主體與理性.
- 清算: 資本的自由, 金錢的自由.
2. 70 年代: 媒體出現
- 電台, 電視, 網路
- 多元, 混雜.
- 主體變成載體.
- 後現代: 現代之後的階段
- post-modern
- 後現代轉成後殖民
3. Modernity 現代性
- 啟蒙運動, 科學革命, 工業革命
- 建立在: 自由, 理性與主體上
4. 齊澤克
- 2010 回到主體, 改寫主體哲學
- 主體是主動性, 後現代撤掉主體就變成載體了.
- 非理性, 無意識的主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先驗想像力
1. 康德
- Schema 圖示: 想像力
- 想像力作為一個橋樑, 連接了抽象與具象.
- 純粹知性: 抽象; 純粹直觀: 具象.
- 我們無法直觀事物, 因為它會在感覺裡消失.
- 當一個範疇沒有給出時, 一個純粹直觀的經驗是沒有意義的.(ex:路人 -> 熟人)
- 在看文字敘述時, 會產生很多圖像去捏合它.
- 使用圖像的方式去讀抽象的理論.
2. 海德格
- 想像力來源: 視其被拋在何種情境裡.
- 歷史性(脈絡)
- 時間性(個人生命規劃)
3. 齊澤克
- object a (小對體)
- 先驗想像的訴諸物.
- 一邊跨在現象的經驗, 亦是某種本體的經驗.
- 康德將精神分析的力量轉進來.
- 像是童話世界裡的蝙蝠,將鳥類與哺乳類縫合.(蝙蝠實際上為哺乳類)
- 康德在告訴我們說, 人具有ㄧ種偏執(以偏概全)的能力.
- 人用以偏概全的角度,開始理解這個世界.
- 以偏概全是人的想像力, 是一種扭曲的能力.(主觀)
- 康德的主體代表人積極的主動性, 不被動的接收東西(ex: 科學真理)
- 人的主動性表現在扭曲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將康德翻譯成拉岡
1. 從康德的範疇來看拉岡的三界結
- 康德的現象界(現實):由知性與抽象所建構.
- 想像界
- 符號界
- 康德的本體
- 真實界(the Real)
- 二者透過 object a 串接起來
- 代表現實中無法企及的東西
2. 拉岡: 我們以為我們是活在現實當中, 然而現實都是純粹概念與符號構成的.
3. 我們所慾望的事物, 實際上是慾望該事物所代表的符號.
4. 大部分的人都在現實裡, 想像真實. (在現實裡遙望理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遲延的否定
1. 扭曲的主動能力: 找尋代罪羔羊
2. 構成性例外與抽象普遍性
- 將構成性的例外去除後, 就可以想像抽象的普遍性.
3. 包曼: 廢棄社會:過剩消費、無用人口,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4. 一但把某個東西拉進來變成現實之後, 一定會再創造新的 object a.
5. 將黑格爾主體概念的 "正反合" 改成 "正反正反正反...."
6. 人的過程當中是一個遲延的否定
- 統合進來現實的正命題, 總是覺得還有某些還沒有實現的東西, 處在目前生命的另一端.
- 出現徵兆: object a 成為強烈投射的對象(或好或壞)
- 而生命的歷程就是不斷地將真實界的無意識吃進來的歷程.
- 因此推衍我們往前面不斷地走, 整個拉開的過程就是主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神經質主體
1. 在每個 object a 裡都可以看到主體.
2. 每個人都是神經質主體: 以偏概全, 局部觀看.
3. 主體的概念: (無意識層次)
- 認識世界從來不是某個意下的客觀, 即使用哲學或科學的知識去包裝,
背後在蠢蠢欲動的還是主體的某種力量.
(主動扭曲事物的能力, 在其眼中成為一致性的世界)
4. 神經質主體
- 神經兮兮, 蠢蠢欲動, 發癢且過於敏感的主體, 因為人跨越了二界. (現象界與真實界)
5. object a 產生出分裂式的主體(現象界與真實界)
6. 外親性(ex-timate)
- 對比於: 親切 intimate
- 看起來不是, 實際上是你無意識內裡的東西.
- 對外部在反抗, 其實是在對內部反抗. (內部無意識的主體)
- 內部知之甚詳, 對內部的投射.
- 過度的投射, 代表不一定是對方, 而可能就是你自己.
7. 拉岡
-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錯了
- 我在我不是的地方, 真正的我在無意識裡.
- 無意識是主體之所在.
I. 討論
1. 精神分析: 強烈的愛慕或憎恨, 背後一定帶有某種真實的存在, 它在召換你.
象徵著某種主體的位置所在. 吸收, 分析與面對它, 會讓你更有力量.
2. 你強烈排斥的, 恐怕就是另一個你自己.
3. 強烈的鄙視, 強烈的排斥, 背後也有強烈的情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備註
1.